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奶爸教育建議抓大放小 著重“兩性”

我們都知道爸爸對孩子的重要影響, 有爸爸陪伴的孩子更開朗, 性格更好, 潛能得到更大開發, 更聰明。 很多新手奶爸其實也很有心, 但他們也很是為難, 因為對教育孩子並沒有太多的經驗, 小編建議爸爸把一些細枝末節交給媽媽, 著重抓孩子的“兩性”, 個性、靈性。

Advertisiment

教育孩子必須關注孩子的“兩性”:
一是“個性”
孩子的個性真的重要嗎?這是毫無疑問的, 你不想你的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平庸且毫無吸引力的人吧!個性, 並不一定要放任孩子自由, 而是在家長能控制的範圍內對孩子進行輔導。
因材施教揚長避短, 以孩子的興趣為推動點, 而不是以功利性目的而進行推動, 這是個性。 意思就是說, 我們不能夠強迫孩子去學某樣東西, 譬如唱歌、畫畫、鋼琴等等。 首先, 我們應該先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在哪裡。 以孩子的興趣點為根據, 對孩子進行有效且愉快的培養。

Advertisiment
這不會讓孩子感到厭學, 也能讓孩子對知識掌握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這一點上, 父親往往做得比母親更好。
通過孩子的個性來培養孩子, 可以讓孩子在天賦上有所展現, 也能發揮出孩子自己的不同想法。 只有讓孩子發揮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才能讓孩子不局限于前人的東西, 從而獨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成為一個領域的大師。
二是“靈性”
孩子的靈性又是什麼呢?是不是說孩子天生的悟性啊?悟性也是靈性的一種,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另外一種靈性。
將知識技能等理性內容先放一邊, 讓孩子多親近自然融入社會 , 多身教薰陶多陪伴交流,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靈性。 簡單的說, 就是讓我們在後天通過讓孩子多接觸社會。
Advertisiment
社會其實也是一所學校, 剛剛入職不久的大學生們, 不都把社會稱之為社會大學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呢?不管是第一季還是第二季裡, 節目組都會安排一些讓孩子去市場買東西或者賣東西的任務。 說是任務, 其實這也是想讓孩子們去體驗社會, 去和社會上的形形色色人去去交往。 只有通過溝通, 孩子才能學會適應。 奧運冠軍楊威的兒子楊陽洋就是一個案例, 性格上較為內向的楊陽洋就很需要這方面的歷練。 父親的形象往往是偉岸, 有力量的, 因此這個工作也要交給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