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奶瓶底部為什麼是凹進去的呢?

1 外貌黨:外形好看才是王道

奶瓶底部為什麼是凹的?那個簡單, 看起來更好看唄。 你瞧, 葫蘆形奶瓶有著S型身材, 球形奶瓶圓鼓鼓的小肚子萌可愛, 哪有四四方方的奶瓶呢?圓滑的線條能夠給人柔和美好的視覺效果, 有著弧線狀的奶瓶看起來更柔和, 且容易拿, 還不會傷害到寶寶。 凹底可以與瓶身的弧形設計完美契合, 外形好看, 方便握持, 這樣的奶瓶才是王道。

2心機派:或是商家要節省成本

有些小夥伴的心裡嘀咕著:“商人崇尚利益的最大化, 這應該也是為了節省成本做的設計吧!”神馬?商家要節省成本?對於市面上常見的飲料瓶底部凹陷或許有這一可能,

Advertisiment
底部凹陷擠壓內部的空間, 外表看起來一樣, 可是實際的容積被減小, 這樣商家就可以降低成本了。 只是這一理論是否也適用於奶瓶呢?

產品的材料、工藝等都與成本有關。 弧形底與平面底相比, 自是平面底使用的材料更為節省, 從材料成本看, 底部凹陷設計更為耗材。 但從工藝上說, 奶瓶平底需要保證底面完全的平整, 一旦有外凸, 便會導致放置的不穩, 平底在工藝上的要求相對更高些, 若是如此, 奶瓶凹底設計許是商家追求節省工藝成本。

3多慮型:想來是為避免奶液積聚

葡萄酒瓶底為凹陷設計, 這個凹陷是用來聚集紅酒中的沉澱物, 避免酒液渾濁的。

Advertisiment
知道這個道理的親豁然開朗:“奶瓶底部凹陷想來是跟葡萄酒瓶一樣, 為了防止寶寶喝到奶液中的沉澱物。 ”呃, 親, 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呢?奶粉會有沉澱物要麼是沖調方法有問題, 要麼就是奶粉品質有問題。 小編在此提醒, 如果你買的奶粉沖調後有沉澱物, 那麼你家的奶粉可能已經變質了, 具體如何判斷奶粉已經變質, 請右拐前往【看摸聞嘗 4步鑒別奶粉變質與否】。

4物理君:親, 那是為了減少瓶底受力

看到上面的3個猜想, 崇尚科學的物理君終於忍不住了, 跳出來大吼一聲:“瓶底凹陷的好, 你們都不知道!”心細的你可能已經發現, 除了奶瓶, 大部分的瓶子底部都是凹進去的曲面, 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科學原理呢?從物理學的角度上,

Advertisiment
奶瓶底部凹陷設計有著2個妙處。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涉及腦力風暴, 不願波及請繞道前往“結語部分”(*^__^*) 】

以上觀點僅僅是猜想罷了,真正的原因您可能就不太瞭解了:

妙處1:增加局部壓強, 放置更穩定

物理學上說:“兩個面之間的壓強越大, 滑動阻力就越大。 ”壓強是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小。 根據壓強的計算公式P(壓強)=F(壓力)/S(受力面積), 壓力不變, 但因底部的受力面積發生了變化, 瓶底的壓強也隨之發生變化。 凹底奶瓶的週邊部分受力面積小, 此部分的壓強比中心部分要大, 相比於平均分配壓強的平底奶瓶, 凹底奶瓶的壓強差值能讓奶瓶的放置更為穩定。 不僅如此, 而且奶瓶平底對放置的桌面要求也高, 如果桌面不太平整,

Advertisiment
奶瓶便容易傾倒, 而凹底的奶瓶則不然。

妙處2:分解壓力, 不易碎裂

同樣材質同樣厚度的奶瓶, 一個平面底, 一個凹陷底。 當往瓶中倒入液體的瞬間, 平面底內的空氣迅速被壓出, 其中心部分承受的衝擊力比凹陷底所承受的要大, 因為凹陷底的內凹部分對液體起到分流的作用, 將底部受到的壓力分解為二, 且因內凹的設計, 空氣不會再瞬間被擠壓, 如此, 凹陷底比平底更不易碎裂。 具體的物理公式, 這裡就不搬出來了。 簡單總結一句話:凹陷底的奶瓶能夠更好的分解衝擊力, 不容易碎裂。

童妮寶貝總結:“親, 暗黑界的電視劇不要看太多了, 這些個問題, 咱們還是得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 凹陷是為了讓奶瓶站得更穩,

Advertisiment
更耐用。 ”

奶瓶凹底也是個技術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