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競爭心態是非常有益的。 心理學家進行的一項針對超過1200名美國成功女性的研究發現, 她們大多把贏得比賽的經歷作為童年最值得回憶的美好片段。 問題是, 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出現事事“必須贏得第一”的過度爭強好勝心態。
孩子“過度爭強好勝”的6個表現:1.愛吹噓;
2.因為輸感到自卑;
3.對輸反應激烈;
4.為了贏而欺騙作弊;
5.不尊重競爭對手;
6.為了贏過度透支。
專家同時指出, 這可能是孩子在向你發出的求助信號。
愛的求助信號過度爭強好勝的渴求, 很可能源于孩子早期經歷的無助和孤獨的情緒。
Advertisiment
不斷地證明自己是第一, 不過是最棒的偽裝, 孩子索求的很可能是那些以前想得到而不曾得到或不曾滿足的關注。
試試兩種傾聽法要幫助孩子從這種渴求中走出來, 不一定真的需要弄明白是什麼讓你的孩子如此爭強好勝, 我們可以猜, 但不必去分析問題的根源。 比較好的辦法是運用兩種傾聽方式:遊戲傾聽法和陪伴傾聽法。
Advertisiment
遊戲傾聽法:是指通過遊戲引起孩子大笑, 讓他確信自己是被愛著的。
比如, 3歲的小男孩特別爭強好勝, 爸爸則可以跟他玩比賽投籃的遊戲。 在輪流投籃時, 爸爸假裝總是投不中。 每次宣佈懸殊得分(比如10∶0)時孩子一定會非常開心。 爸爸要接著扮演一個努力但老是輸的選手:一會兒完全洩氣的樣子, 一會兒又跳起來, 顯出希望會贏的樣子, 或者至少投中一次。 在這樣的遊戲中, 孩子會徹底釋放他的心情, 由衷地感覺到自己非常棒, 而且從爸爸身上學到——對“輸”這件事也可以非常快樂和幽默地應對。
對於大一些而且更有能力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和孩子玩競爭小遊戲的機會很多, 比如, 第一個乖乖在餐桌坐好、第一個把鞋穿好出門, 只是你需要變化回應的方式, 讓這些遊戲變得可愛溫馨, 悄悄淡化競爭的結果。 比如:“好吧, 對第一名的獎賞是在頭上敲一下。 來吧, 你這個英俊的冠軍!”或者“嘿,
Advertisiment
陪伴傾聽法:當孩子輸了的時候, 或者當你對孩子的跋扈行為立規矩的時候, 請嘗試陪伴傾聽法。
當他因輸而不快的時候, 其實是與他加深溝通的極好機會。 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深切地需要有人來關注和傾聽他。 因此, 你應該做的就是傾聽, 讓他把情緒發洩出來。
比如, 孩子對輸反應激烈, 總是爭論不休、大哭大鬧發脾氣或默不作聲、過分地沮喪難過, 這時, 家長要告訴孩子一個有胸襟有風度的人應該是怎樣的,
Advertisiment
我們要用同理心與孩子溝通和傾聽, 但是不可動搖事先說好要堅守的規矩。 如果孩子口頭欺騙或偷偷破壞規則, 即使它只是一個小遊戲或課外活動, 也要慎重對待。
短期來說, 家長需要立刻跟孩子進行一次強有力的談話, 嚴重時甚至需要進行適度處罰。 儘管這可能引發孩子的歇斯底里, 但這也是一種發洩方式。
從長期看, 反省一下你自身是否給到孩子一些資訊,讓他認為你非常看重輸贏結果。比如,你是不是習慣在孩子回來後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贏了嗎?你得了第幾名?
反省一下你自身是否給到孩子一些資訊,讓他認為你非常看重輸贏結果。比如,你是不是習慣在孩子回來後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贏了嗎?你得了第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