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好愛你的孩子,別讓他未來做父母的路,像你一樣坎坷

01一年多之前的某個週末, 我打車出門, 在路口堵了將近十分鐘。 我望向車窗外, 無意間看到路邊的人行道上, 一位媽媽正在大聲訓斥女兒。

小女孩十歲左右, 一直在哭。 媽媽語速很快, 疾言厲色, 引得路人紛紛側目。 聽了一分鐘, 我大致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原委:小女孩想洗手, 媽媽便讓她倒一點水壺裡的水簡單搓洗幾下。 水壺保溫, 估計溫度略高, 小女孩嘩地一下倒多了, 覺得燙, 哭了起來。

媽媽全然不顧孩子的委屈, 一直痛斥:“讓你少倒一點搓一搓, 誰讓你一下倒那麼多的?笨死了!倒點水都不會!”

小女孩一直抽泣,

Advertisiment
眼淚不停地往下流。

媽媽又喝斥:“哭什麼?自己笨還有臉哭, 不許哭, 給我憋回去!”

小女孩驚恐地看著她, 緊抿嘴唇, 拼命點頭。

媽媽接著訓, 翻來覆去不外乎還是那幾句:

“我讓你少倒一點, 你能聽懂嗎?什麼叫少?”

“你不會倒出兩滴先試試嗎?誰讓你倒那麼多了?沒見過你這麼笨的。 ”

“我告訴你, 自己笨, 只能怨自己, 怪不了別人!”

小女孩瞪著無辜的大眼晴, 不停做著吞咽動作, 硬生生地把抽泣憋了回去。

若不是看她們母女長相極其相似, 且親耳聽到小女孩叫媽媽, 我簡直無法相信這是親媽。

這一年多, 那場景一直印在我記憶裡, 揮之不去。 我心疼那個女孩, 一個已經十歲、懂得愛美並已有了自尊心的小姑娘, 被母親在馬路上如此當眾責駡,

Advertisiment
她的哭泣裡不止是傷心, 一定還有委屈、憤怒、屈辱。

我也可憐那個媽媽。

我想所有路人, 大概都給她貼上“粗暴”、“過份”、“不會教育”甚至“不配當媽”的標籤。 不會有人想過, 她今天的一切, 都是因為童年不曾被好好愛過。 無人為她治癒, 她亦沒有能力自愈的時候, 她就將這一切, 再度輪回到了自己的女兒身上。 我自己, 也曾經是一個這樣的孩子, 後來, 也一度幾乎成為這樣的媽媽。

02小時候, 我最討厭的事, 就是和我媽一起去姥姥家。 其實姥姥很疼我, 但我寧可自己去, 也不願意和我媽一起去。 因為我媽最喜歡幹的事, 就是在姥姥家當著一眾親戚的面專門數落我。

親戚誇我個子高, 她就說:長得高有什麼用, 傻大個罷了。

別人贊我學習好,

Advertisiment
她就說:好什麼?天生笨, 這次碰巧考得好罷了。

總之, 我在她嘴裡就是笨、傻、醜, 一無是處。

或許她心裡未必認為我一無是處。 我的成績擺著那, 考不了第一, 但也沒跌出前五。 我的模樣個頭也是現實, 沒有天生麗質, 但也不是醜八怪。 但她嘴上一定要那樣說, 一定要拿我的短板去比別人的長處, 一定要讓我被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比下去。

她認為這是一種激勵。 越是批得慘痛, 我越應該奮發有為。 生怕繆贊了我一句, 我就飄飄然找不著北, 從此不知天高地厚。 整個童年和青春期, 我們的母女關係都很緊張, 我一度對她非常仇視:你把我貶得一文不值, 難道你就臉上有光嗎?

我真正的釋然, 始于姥姥給我講了從前。

我媽是家中長女,

Advertisiment
姥爺長年在外。 姥姥是服裝廠女工, 加班加點累死累活, 根本無暇顧家。 我媽就是弟弟妹妹的半個娘。 要劈柴生火、洗衣做飯、養家賺錢。 而那時, 她不過是個十幾歲的花季少女。 姥姥中午只有半小時吃飯時間, 沒有自行車, 光走回家要十五分鐘, 進門一看我媽沒有把飯準備好, 抓起掃帚就是一頓打, 打完後, 揣起一個涼饅頭再走回去上班。 那年月家家似乎都是這樣的, 人們沒有精力、沒有能力、沒有條件去好好愛孩子。

03一個不曾被愛過的孩子, 當媽後如何去愛她的孩子?她不懂, 也不會。

她總想把我塑造成她想要的樣子:不講穿戴、不准愛美, 不許早戀, 一心唯讀聖賢書。 可我偏偏長反了:臭美又虛榮、矯情又敏感、暴烈又任性,

Advertisiment
我讀瓊瑤, 收情書、曠課、暗戀, 所有不許的事, 我都要偷偷幹一遍。

那一種報復的快感。

在整個成長過程裡, 我和我媽衝突不斷, 她對我極盡苛責、訓斥, 數落, 我回報給她叛逆、偏激、固執。 在我18歲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時, 我只有一個念頭:離開家, 離開她。 她羡慕別人家的孩子, 我渴望別人家的媽媽。

直到我有了孩子, 我發現, 問題全面爆發了。

我沒有成為別人家的媽媽, 卻成了和我媽一樣的、極沒有耐心、壓不住火氣、動轍發怒煩躁焦慮的媽媽。 我變成了自己曾經最反感最討厭的那種人。

孩子哭鬧, 我給不出耐心陪伴, 只想拋下一切逃到天邊。

生活煩亂, 我不想承擔也無力破解, 只會用吵架堵氣來發洩。

我意識到, 如果這個坎過不去, 我將永遠是一個不成熟的伴侶, 一個不稱職的媽媽,一個毫無幸福感的女人。

我開始去心理課程,學著自我療愈。我看到了我心裡那個“內在的小孩“——那個必須考第一名、必須只愛學習、必須優秀出色才配被愛的小孩。

很多時候我對孩子的不耐煩,其實是對我自己的無力感。

很多時候我又想給孩子全世界,其實只是在彌補對自己的可憐。

這是心理學上的“強迫性重複”。每個成年人都會重複早年的創傷性☆禁☆體☆禁☆驗,當一個孩子在幼年和童年時期感受到幸福,長大後他就會重複幸福。當他獲得的痛苦多於幸福,他就會重複痛苦。

如果他人幫助,自己很難從那些體驗中逃出來,他就只能一直重複體驗那些痛苦的體驗,很多人把這稱之為宿命,其實,這只是一種悲哀的輪回。如果我們不能治癒自己,就會不斷重複童年的創傷,就無法真正去愛孩子。而這種重複,又再次成了我們的孩子成長中的痛苦。

04在網上看到這一幅圖:

小象:媽媽這裡水深嗎?

大象:不深,還沒蓋過大腿。

小象:媽媽,要不是我鼻子長,你就沒兒子了你知道嗎?

我們以為自己最愛孩子,其實只不過在自以為是地愛孩子。

我深知當媽這條路,我為什麼走得格外不易,因為起點太低。我用了漫長的時間,去修復創傷,去重新成為孩子,去擁抱內在的小孩,去和過去徹底和解。然後,我才能真正接納,真正給予。

我曾以為自己最愛孩子,走過之後才知道,我才是那個被孩子治癒的受益者。“如果你瞭解過去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所以我能理解那個當街訓斥女兒的媽媽。她一定也不曾被寬容地善待過。她怕犯錯,所以無法容忍女兒犯錯。

那些不曾被愛包容、被愛滋養、被愛感化的人,長大後一直帶著不為人知的傷口,暴戾、依賴、控制、索取。

他們對自己無能為力。

這些當年的孩子,只有先治癒自己,才有能力去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只有先與內在的小孩和解,才能真正學會去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做父母的路,註定要比別人更坎坷、辛苦。

我常說:當媽後,我重新活了一次。是的,做父母,就是一次重生。

無論有什麼樣的過去,不能去怨別人,唯有去修自己。別讓無辜的孩子,去重複你不幸的童年。好好愛我們的孩子,別讓他為我們、以及上一代的錯誤買單。別讓他未來做父母的路,和我們一樣坎坷崎嶇。我們如何對他們,影響著他以後如何做父母。讓他成為活在愛裡的孩子,他就能去正確地,愛他的孩子。

一個不稱職的媽媽,一個毫無幸福感的女人。

我開始去心理課程,學著自我療愈。我看到了我心裡那個“內在的小孩“——那個必須考第一名、必須只愛學習、必須優秀出色才配被愛的小孩。

很多時候我對孩子的不耐煩,其實是對我自己的無力感。

很多時候我又想給孩子全世界,其實只是在彌補對自己的可憐。

這是心理學上的“強迫性重複”。每個成年人都會重複早年的創傷性☆禁☆體☆禁☆驗,當一個孩子在幼年和童年時期感受到幸福,長大後他就會重複幸福。當他獲得的痛苦多於幸福,他就會重複痛苦。

如果他人幫助,自己很難從那些體驗中逃出來,他就只能一直重複體驗那些痛苦的體驗,很多人把這稱之為宿命,其實,這只是一種悲哀的輪回。如果我們不能治癒自己,就會不斷重複童年的創傷,就無法真正去愛孩子。而這種重複,又再次成了我們的孩子成長中的痛苦。

04在網上看到這一幅圖:

小象:媽媽這裡水深嗎?

大象:不深,還沒蓋過大腿。

小象:媽媽,要不是我鼻子長,你就沒兒子了你知道嗎?

我們以為自己最愛孩子,其實只不過在自以為是地愛孩子。

我深知當媽這條路,我為什麼走得格外不易,因為起點太低。我用了漫長的時間,去修復創傷,去重新成為孩子,去擁抱內在的小孩,去和過去徹底和解。然後,我才能真正接納,真正給予。

我曾以為自己最愛孩子,走過之後才知道,我才是那個被孩子治癒的受益者。“如果你瞭解過去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所以我能理解那個當街訓斥女兒的媽媽。她一定也不曾被寬容地善待過。她怕犯錯,所以無法容忍女兒犯錯。

那些不曾被愛包容、被愛滋養、被愛感化的人,長大後一直帶著不為人知的傷口,暴戾、依賴、控制、索取。

他們對自己無能為力。

這些當年的孩子,只有先治癒自己,才有能力去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只有先與內在的小孩和解,才能真正學會去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做父母的路,註定要比別人更坎坷、辛苦。

我常說:當媽後,我重新活了一次。是的,做父母,就是一次重生。

無論有什麼樣的過去,不能去怨別人,唯有去修自己。別讓無辜的孩子,去重複你不幸的童年。好好愛我們的孩子,別讓他為我們、以及上一代的錯誤買單。別讓他未來做父母的路,和我們一樣坎坷崎嶇。我們如何對他們,影響著他以後如何做父母。讓他成為活在愛裡的孩子,他就能去正確地,愛他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