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孩子是引導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孩子一開始就是一張雪白雪白的紙, 是自己的父母在紙上開始慢慢添加東西。 所以, 還是那句話,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父母在潛移默化中, 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所以, 從現在開始, 拿出自己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孩子, 讓孩子真正成為一位在別人眼裡, 在老師眼裡, 在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

那該如何引導呢?在這裡說六點供大家參考。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不用說孩子, 就是我們父母都知道, 如果做我們感興趣的事, 不但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我們的心情是愉悅的, 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就能夠把感興趣的事做好。

那麼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我們如何發現他的興趣, 又加以引導呢?

在當下的社會中, 往往是孩子的興趣沒有得到滿足, 而家長的興趣卻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往往是家長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某種遺憾, 就盡想著在孩子的身上得到彌補, 於是就強加到孩子的的頭上。 就如有些家長, 小時候也許是喜歡過鋼琴, 喜歡過畫畫, 喜歡過跳舞……但因家庭的條件, 或者別的原因沒有如願。 現在好了, 有條件了, 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 就硬是壓著孩子去學, 這樣孩子能學好?

我們在沒有發現孩子的某樣興趣之前, 唯一的辦法就是嘗試, 帶著孩子去聽作家講座, 去聽音樂會, 去看畫展, 去……每一次回來之後,

Advertisiment
問問孩子有什麼樣的感受, 如果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那麼就開始有目的性的引導。

有位書法家的朋友, 他的兒子並不喜歡書法, 雖然天天看著父親寫字, 耳濡目染也應該對書法感興趣。 可惜, 他卻沒有興趣, 他的父親卻硬要他學書法, 弄得兩父子都很難受。 後來, 這位書法家的朋友有一次帶兒子去一位玉雕大師的家裡玩, 哪知道兒子卻對玉雕特別的感興趣, 一見到這套工具就兩眼放亮, 那玉雕大師就同他說, 你可以在這裡隨便玩, 什麼都隨便動。 從這以後, 他天天泡在玉雕大師的工作室裡, 如今, 他也成為了一名玉雕大師。 所以, 家長要尋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愛好, 並加以引導, 這才能夠讓孩子真正有可能把興趣做成事業,

Advertisiment
有具有良好的未來。 哪怕是沒有做成事業, 孩子的興趣得到開發, 他的人生也會比別人更加多彩。

二、引導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

有許多家長一張嘴就是哪誰誰的孩子多好, 學習成績又好, 又懂事, 又……說出這樣話的家長, 我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 孩子如果也這麼說, 哪誰誰的家長, 人家對孩子這麼好, 每天都陪著孩子做這做那, 你……

這時候, 做家長的有何感想?是不是也會覺得很難堪?

孩子沒有可比性, 每個孩子也不相同, 做家長的要做到不同人比, 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 自己都必須做到。 自己要告訴孩子的是這個社會上的差異性, 你可以不如別人, 但你要盡力去做, 唯有努力之後, 才不會後悔。

三、引導孩子認識到電腦遊戲並不是洪水猛獸

許多家長老問我一個問題,

Advertisiment
你孩子愛電腦玩遊嗎?我問他有哪個孩子不愛遊戲?電腦遊戲又不是洪水猛獸, 犯不著天天追著孩子說, 你可不能夠玩上癮, 把學習都丟了。

我們的孩子在小的時候, 我就會當著他的面玩遊戲, 他想玩也給他玩, 但我玩後, 會故意同他說, 爸把它刪了, 不玩了。 這樣的目的是什麼?我就是有意識的引導他, 遊戲可以玩, 也可以不玩, 不玩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後來兒子喜歡上了電腦遊戲, 我也沒有阻攔, 還會同他交流交流遊戲中的一些事, 還會在飯桌上說, 哪次我也玩一下。 但我會要求他, 讀書的時候, 星期六星期天玩, 上午一小時, 下午一小時, 暑假寒假可以天天玩兩小時,

Advertisiment
時間由他來定就這樣一直玩到高三, 他自己都不玩了, 認為要抓緊學習。

所以說, 什麼事情只要家長引導得好, 就會有個度, 孩子也就不會超越這個度。

四、多鼓勵多溝通

許多家長都說同孩子沒什麼話說, 我就覺得奇怪, 這只能說明從小到大, 你同孩子溝通得少, 你同孩子聊天得少。 做父母的要換位思維, 要意識到同孩子有說不完的話, 正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最好方式。

我的孩子從小到大, 都與父母有說不完的話, 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我們在家裡不管是大事小事, 都不會去瞞著自己的孩子, 任何事情都當著他的面說出來, 並且會徵詢孩子的意見, 他的意見正確, 我們就鼓勵, 錯了, 我們就讓他換位思考下。

這樣的結果, 孩子有任何壓力,都會同父母溝通,說出他的想法,而我們在他的想法出來後,就加以引導,讓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五、接納孩子的一切

我見過最讓人傷心的一件事,是美國NBA籃球運動員吉米·巴特勒,在他十三歲的時候,竟因為自己長得醜,他的母親對他說“我很不喜歡你的長相,你走吧!”就這樣把他趕出了家門。還好在巴特勒愛上了籃球,沒有變壞,否則社會上又多了一位惡跡斑斑少年。

為什麼有些父母接納不了孩子的錯誤,或者短處呢?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就不犯錯,沒短處嗎?我見過許多家長一見到孩子犯下錯誤,就像是天倒下來一樣,凶巴巴的朝孩子大喊:“你滾出去!我不要你了。”卻不知道這樣很傷孩子的心。真正有方式方法的家長,看到孩子犯了錯,總是會先冷靜下來,同孩子一起找到錯的原因,並且告訴孩子,父母也會犯些錯誤,但犯完之後,就會改正。

唯有這樣的引導,孩子才會錯處越少,並且明白父母的愛心。

六、不要介入孩子的生活

做父母的可以知道孩子的生活,但不要介入,因為孩子同大人一樣,他有屬於他的世界,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在他的世界裡,能夠與人正確相處。而不是像一些家長那樣,總是強☆禁☆暴的干涉孩子的生活,一聽說孩子同什麼人交往,就馬上大喊大叫,那孩子是個壞孩子,你不能夠同他一起玩。或者是,你怎麼能夠同他在一起呢,你這不是在自我墮落嗎?

這樣的家長不會明白,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會告訴你,他的世界,也越來越會覺得父母干涉太多,在家裡尋不到溫暖。

所以,家長要儘量的不介入孩子的生活,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告訴他,如果我在你這個年紀,我做了什麼,同什麼人交往,我是怎麼做的。這樣,孩子就能夠吸取到家長的經驗,又能夠有自己的世界。 

孩子有任何壓力,都會同父母溝通,說出他的想法,而我們在他的想法出來後,就加以引導,讓他做出正確的決定。

五、接納孩子的一切

我見過最讓人傷心的一件事,是美國NBA籃球運動員吉米·巴特勒,在他十三歲的時候,竟因為自己長得醜,他的母親對他說“我很不喜歡你的長相,你走吧!”就這樣把他趕出了家門。還好在巴特勒愛上了籃球,沒有變壞,否則社會上又多了一位惡跡斑斑少年。

為什麼有些父母接納不了孩子的錯誤,或者短處呢?難道我們做父母的就不犯錯,沒短處嗎?我見過許多家長一見到孩子犯下錯誤,就像是天倒下來一樣,凶巴巴的朝孩子大喊:“你滾出去!我不要你了。”卻不知道這樣很傷孩子的心。真正有方式方法的家長,看到孩子犯了錯,總是會先冷靜下來,同孩子一起找到錯的原因,並且告訴孩子,父母也會犯些錯誤,但犯完之後,就會改正。

唯有這樣的引導,孩子才會錯處越少,並且明白父母的愛心。

六、不要介入孩子的生活

做父母的可以知道孩子的生活,但不要介入,因為孩子同大人一樣,他有屬於他的世界,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在他的世界裡,能夠與人正確相處。而不是像一些家長那樣,總是強☆禁☆暴的干涉孩子的生活,一聽說孩子同什麼人交往,就馬上大喊大叫,那孩子是個壞孩子,你不能夠同他一起玩。或者是,你怎麼能夠同他在一起呢,你這不是在自我墮落嗎?

這樣的家長不會明白,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會告訴你,他的世界,也越來越會覺得父母干涉太多,在家裡尋不到溫暖。

所以,家長要儘量的不介入孩子的生活,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告訴他,如果我在你這個年紀,我做了什麼,同什麼人交往,我是怎麼做的。這樣,孩子就能夠吸取到家長的經驗,又能夠有自己的世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