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孩子誇出來,壞孩子罵出來

為孩子的行為樹立一個簡單的目標, 要明確你鼓勵什麼樣的行為、反對什麼樣的行為。 讓我們來看一看一位家長, 他想讓孩子幫著多幹些家務, 總是特別留意在孩子, 比如:替他拾起衣服, 就給孩子一個微笑或者一句讚賞的話。 當孩子不跟他合作時, 就絲毫不予注意, 因為這樣一個行為是在制止之列的。 當然, 對一個孩子有鼓勵作用的做法, 並不一定適用于另一個孩子。 瞭解這一點也很重要。 你可以獎他幾個硬幣或者請他吃一頓, 也或者讓他選擇一個和父母一起玩的遊戲。 這樣的嘉獎, 在他表現出你認為應該鼓勵的行為後,

Advertisiment
應該立即進行, 效果最好。 開始這樣的嘉獎應經常進行, 但不用多久, 你就可以隔一段時間加以獎勵, 因為這時他已經懂得表現好的樂趣了。

這個聽起來似乎很簡單, 就是說:你要什麼, 你就說什麼;不要什麼, 就不說什麼。 實際上, 現在我們很多家長, 長大後對孩子不滿意, 覺得孩子達不到自己的心願, 或者覺得自己教育子女無方。 他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 就是他們不知道他們要什麼, 但是他們知道他們不要什麼。 就是說:孩子, 你不能這麼髒;你不能亂動;孩子, 你不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孩子, 你不能學習不好;孩子, 你不能早戀;你不能……, 是不是覺得聽起來跟唐僧念經一樣!但是, 要是問家長“你要什麼”,

Advertisiment
他不知道, 或者要的是壓根不能實現的。

如果對孩子不是嘉獎, 不是認可, 不是獎勵, 那麼這樣的孩子是永遠不可能教育好的。 一個孩子這樣說:“自從高中以來, 我的成績都不讓他們滿意, 現在無論到誰家, 親戚們都跟我說‘你要好好學習, 別讓父母操心, 別讓父母不滿意’。 我現在不想去親戚家玩了, 放假以後哪裡也不想去, 更不想在家待了。 ”

現在很多人都是處於毀滅孩子的狀態, 他們不是褒獎孩子有利的行為, 而是經常的指責孩子哪些不好, 甚至是拿自己做例子:“你可不能像你爹呀, 你爹就是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 現在落成這個樣子, 你爹就靠你了!你要是不努力, 那我靠誰呀?”天天還是說這些東西, 他還覺得自己很感動,

Advertisiment
邊說邊掉眼淚。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很普遍的, 而且還很感人。 但是不知道感動了誰, 搞得孩子連家都不想回, 因為到哪兒都是壓力。

有一個故事:一個大戶人家, 有錢有勢, 生了個兒子, 三代單傳, 爺爺奶奶姥姥看了都很高興。 但當孩子養到兩歲時, 有了口吃!這時, 家裡就出了重金聘請治療口吃的大夫。 來了兩個大夫, 一個是馬大夫, 一個是牛大夫。 在他們開始校正孩子口吃的時候, 有人給這家人發來了情報――這兩個大夫, 有一個是數十年前跟你們的世仇, 被你們家擠垮的那家的後代來報仇的。 至於是哪一個, 不知道。 但肯定有一個是肆機來報仇的。

這兩個大夫開始指導孩子, 教他怎麼樣不口吃。 馬大夫見著孩子, “你說一段話給我。

Advertisiment
”“床――前明月――月光, 疑――是地地地――上霜。 舉――頭望望――明月, 低頭頭――思――故故鄉。 ”馬大夫就說了:“孩子啊, 你口吃很厲害, 你的爸爸媽媽很關心你, 他們請我來給你校正, 你願意嗎?剛才我給你做了一個紀錄, 你背的這十首唐詩裡, 你總共結巴了180次。 那麼怎麼校正呢?咱們慢慢來, 一個一個的矯正, 從‘床前……’開始, 你拉長聲音……”從這段話中, 猜猜這個大夫是來報仇的, 還是來報恩的。 咱們經常說要嘉獎好的行為, 不要關注不良行為, 但是真到事兒上, 還真不好判斷。 像馬大夫這種人, 這種好人, 把自己裝扮得很神聖, 往往就是來報仇的。 從心理學上講, 他不是在關注好的行為, 他是放大了孩子的錯誤。

那麼牛大夫是怎麼做的呢?這個牛大夫是來報恩的。

Advertisiment
他把孩子叫來:“來, 你給我朗誦這些詩, 把馬家的、李家的、王家的小朋友都叫來, 大家一塊聽。 他偷偷告訴其他小朋友:一會兒, 這個小朋友朗讀的詩誰能複述出一首, 就獎勵他一塊糖, 誰能複述倆首就獎勵他3塊糖.....。 ”。

當其他的小朋友複述的時候, 就不用管這個結巴的小朋友, 大家想想他聽著會是什麼感覺?他在聽這些小孩都在複述他背的詩, 他感覺:我背的詩很清楚嘛!他們都能複述出來嘛!他們都聽懂了!我沒有結巴, 就是結巴了也不影響交流!等下一次再背的時候, 他會認為:無所謂, 我說的他們都能聽懂, 就更有信心了。 說出來了就沒有心結了, 就沒有那個疙瘩了, 沒有那種恐懼感, 慢慢地他發現這不是個問題了。

很多有口吃的人到最後不願意說話,就是因為他們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太大,其實旁人並沒有刻意的誇大他的口吃,就是因為他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太多。

實際上,我們很多家長都表現得跟孩子有仇。一般人說不出來的那些話,他們都能說出來;一般人罵不出來的那種惡毒的語言,父母們都能罵出來。

因此,在生活中應該多多表揚孩子,而且這個“揚”應該是一般人看不出來的“揚”,賞識教育千萬不能讓孩子識破。教育孩子必須得用心,必須得做好準備,用心理學的知識,選擇性地把那些不良的東西遮罩掉。

很多有口吃的人到最後不願意說話,就是因為他們給自己的心理壓力太大,其實旁人並沒有刻意的誇大他的口吃,就是因為他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太多。

實際上,我們很多家長都表現得跟孩子有仇。一般人說不出來的那些話,他們都能說出來;一般人罵不出來的那種惡毒的語言,父母們都能罵出來。

因此,在生活中應該多多表揚孩子,而且這個“揚”應該是一般人看不出來的“揚”,賞識教育千萬不能讓孩子識破。教育孩子必須得用心,必須得做好準備,用心理學的知識,選擇性地把那些不良的東西遮罩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