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父母做了壞榜樣(三)

(接上文)
場景4: 你教導孩子要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但是你卻總是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藉口。
父母常常教導孩子不要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理由, 應該勇於認錯。 父母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孩子們懂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 做錯了沒關係, 重要的是要敢承認, 然後努力去改正。
壞的榜樣 你的兒子和親戚家的孩子週末在家玩的時候, 幾乎一整天都在為爭奪玩具而吵鬧。 當客人離去後, 你對兒子嚴肅地說:“一星期不許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 自己也不許玩。 ”幾天過後, 你意識到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並不正確,

Advertisiment
而且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 但是你又不想自食其言, 也不想把自己的話收回。 因為, 通過你以往學到的育兒知識, 你明白父母言行前後一致的重要性, 如果你沒有堅持, 你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奇怪, 就很有可能認為你屈服了, 投降了。
好的做法 如果你糾正了自己的做法, 並且告訴孩子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 那麼你的孩子就不會認為父母因為軟弱才屈服的。 你可以對孩子說:“我那天真的很生氣, 沒有冷靜地想清楚該如何處置。 現在我知道讓你一個星期不玩玩具的懲罰有點重了, 我這麼做是不對的。 好吧, 我會想出一個更好的處置辦法的。 ”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在向孩子表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做了些什麼,
Advertisiment
如果做錯了就承認, 然後再去改正。 相反, 你的孩子並不會因此而把你看扁的, 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並沒有降低。
場景5: 你勸說孩子要冷靜下來, 但是在孩子面前卻從來沒有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去做
“不發脾氣, 不打人, 不哭鬧……”父母在說這些話時都是煞費苦心呀。 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他們生氣了, 就該先冷靜下來, 然後用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 也有些父母在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 會問孩子:“下一次如果讓你用其他方法你會怎麼做呢?”
壞的榜樣 你提醒孩子的爸爸很多次了, 讓他上樓回家的時候把報箱裡的報紙拿上來, 可他總是忘了;飯館裡的服務生態度非常無禮;你騎車送孩子去幼稚園的時候有個年輕人騎車超過你蹩了你一下……。
Advertisiment
生活當中你會遇到許多令你惱火的事情。 有時候簡直把你的肺都氣炸了, 但是你絕不想在孩子的面前大發雷霆, 有失態的一些言行吧。 你會咬緊後槽牙, 一句話也不說, 然後慢慢地使自己冷靜下來。 顯然, 這種做法比較可取, 比你責備丈夫、與服務生爭吵或者騎車與人鬥氣都要好的多。 但是, 你錯過一個良好的時機, 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自己為實例去教導你的孩子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
好的做法 孩子們常常是通過親眼目睹一些父母處理問題的做法而學會該如何解決問題的。 所以, 在某種情況下, 你讓孩子聽見你是如何寬慰自己的是一個明智之舉。
Advertisiment
比如, 在飯館, 如果服務生表現無禮, 你可以安慰自己說:“好吧, 服務生雖然沒有做到他應該做的, 但是他看起來的確很累了, 所以, 讓不愉快的事情就過去吧。 ”當你帶著孩子騎車有人把你蹩下車的時候, 你寬慰自己說:“我真想騎快點兒讓他也嘗嘗被蹩下來的滋味, 但是我不能幹這種傻事兒。 我該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 有些人認為, 這是自欺欺人, 阿Q的精神勝利法。 其實不然, 父母正在給孩子做一個強有力的好模範, 父母是在以身施教, 讓孩子明白父母在氣頭上是如何應付的, 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另外, 通過生活中的這些具體事例, 孩子能夠真正意識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
Advertisiment
(接下文)
本文由《父母》雜誌授權搖籃網獨家發表,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