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爸爸給孩子自主的時間和空間

給孩子自主的時間和空間

--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生存環境, 能夠培養出孩子積極、健康的情緒及情感。 干涉和束縛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家教案例

劉溪剛上小學, 每天要彈兩個小時鋼琴, 每次她都極不情願。 有一次, 在一個冬天, 外面冷颼颼的, 她的腳都凍麻木了, 回頭可憐地望望爸爸, 眼神中似乎在問:我可以休息了嗎?爸爸嚴厲的聲音傳來:“又想偷懶, 時間早著呢, 接著練。 ”

劉溪回過頭時, 眼淚就滑落下來了。 她心想:真想長大啊, 這樣我就可以自主選擇了。 劉溪痛苦地彈了4年琴, 技術卻提升得不快,

Advertisiment
最後還是放棄了。 她為此丟掉了動畫片、小人書、橡皮筋、魔方……只要她想玩的, 都沒能如願以償。 劉溪現在15歲了, 她回想起童年, 依舊覺得苦不堪言。

・專家解析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寬鬆、開放、積極、民主、自由的環境。 孩子擁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 身心才能夠得到健康發展。

自由的時間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 自由的空間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 孩子通過自由支配時間學會自主安排生活, 來認知、感知生活和周圍的世界。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視線之外的“自然空間”和“心理空間”, 這些空間裡住著孩子的“自我”。 這種獨立的“空間”, 能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積極主動性, 培養出孩子的個性, 還能還原孩子童年的快樂、幻想和自由,

Advertisiment
為幸福的人生奠定根基。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讓孩子走進自然, 走進生活, 有時間體味風花雪月、春暖花開、四季更替……可以陶冶性情, 促進身心的和諧健康。 孩子需要這種自主的時間和空間, 這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需求。

孩子在自主的時間和空間裡, 會變成一個發現者、創造者, 實現自主成長。 爸爸要允許孩子有自主的時間和空間, 不去干涉、管制, 讓孩子通過自主成長, 完成意志的轉移, 智力的發展, 心理的發展。

建議一 為孩子營造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一個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能滿足孩子的童心, 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自主的時間和空間, 能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望、玩樂心態。 孩子的個性、興趣都在自主成長中形成。

Advertisiment

爸爸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讓孩子在一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養成積極樂觀的人格。 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能讓孩子做喜歡的事, 促進身心的自由發展。

建議二 給孩子留出每天的自主支配時間

給孩子自主支配的時間, 能激發孩子對生活的積極主動性。 孩子在自由支配的時間裡, 將會提高交往、獨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黃治每天做完家庭作業後, 爸爸不再對他提出要求, 他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時間。 黃治覺得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很自由。 他有時候隨手翻幾本書, 有時候靜思, 有時候和夥伴嬉戲, 有時候自己畫一幅畫……

黃治會安排好屬於自己的這段時間, 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感知周圍的生活和世界。

Advertisiment
黃治的童年是快樂的, 他沒有受到太多束縛。 他喜歡畫畫, 這是他的興趣, 但爸爸說:“只要你不喜歡了, 隨時可以嘗試其他的活動。 ”

爸爸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還原孩子童年的幻想和快樂。 童年是人一生快樂的源頭, 爸爸不要用太多的束縛、限制奪走孩子的快樂。

建議三 給孩子自主的遊戲、活動空間

自主的遊戲、活動空間, 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望, 讓孩子感受到愉悅。 爸爸要減少對孩子的指導、關注、強制、管束, 讓孩子能自由、健康、快樂地成長。

陳蘊有自己單獨的房間, 他只要關起門後, 小天地就任由他主宰了。 他玩遊戲的時候, 爸爸從不干涉。 陳蘊每天做完作業, 都要到樓下去玩, 他隨時都能找到一大群的玩伴,

Advertisiment
大家一起玩彈珠、玩紙牌、玩角鬥士……

陳蘊有時因玩遊戲時太投入、太激烈而受了傷, 爸爸也從不責怪他, 只是教他簡單的消毒處理方法, 然後讓他自行處理。

自主的遊戲和活動空間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 讓孩子充分施展天性。 孩子有自己的意願、興趣, 他們需要自主的遊戲、空間來實踐。

建議四 培養出孩子的自主選擇能力

孩子在餐廳點菜、買衣服、買學習用品時, 時常會問:“我選哪個呢?”爸爸習慣馬上給出建議。 孩子就這樣失去了選擇、發言的機會。 爸爸要習慣做一個好聽眾, 多聽孩子的意見, 讓孩子擁有自主選擇能力。

孩子有了自主的時間、空間, 自主選擇能力也會提升。 在自主成長的過程中, 有許多事情需要孩子做出決斷。給孩子自由,就是要提高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許多事情需要孩子做出決斷。給孩子自由,就是要提高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