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爸爸要學會傾聽


生活中多數父親總是忙於工作, 下班回到家已經筋疲力盡, 但孩子總是愛跟爸爸說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一些有趣事。 這個時候有多少父親是樂於傾聽的呢?亦或只是口頭上的敷衍, 根本沒有用心在聽孩子說的話。

孩子傾訴時爸爸要做好傾聽工作

1、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話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 父母的關注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願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 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 轉向孩子, 與孩子保持目光接觸, 並仔細地聽孩子說話。 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嗯……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在注意聽他說話。

Advertisiment

當然, 父母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 不要對孩子進行無端的批評和責駡。 因為受委屈的人, 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麼過錯, 而被感動的人則更容易自省, 並且因為感動增加內心的勇氣和自信, 同時他的自製力也會增強。

2、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孩子說話時, 無論你有多忙, 一定要眼睛看著孩子, 不要隨意插嘴, 儘量表現出你聽得很有興趣。 讓孩子發表他們的觀點, 完整地聽他的講話, 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則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 應告訴他你不贊同他的什麼觀點, 並說出理由。 在提出反對意見時不要過於武斷, 不應否定一切。 即使孩子是在信口胡說,

Advertisiment
也要控制你的情緒, 不要妄下定論, 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爸爸傾聽孩子心聲的3種小技巧

耐心地傾聽

當孩子說話時, 不論他的表達是否清楚、完整, 我們都應該耐心、沉著地等待他說完。 特別是孩子發表見解或意見時, 更要耐心傾聽, 給孩子提供表達情感的機會。 在孩子沒有充分把意見表達出來之前, 不要隨意表態或亂下斷語, 也不要隨便批評。 千萬不可因孩子說話過長為感到厭煩, 或粗魯地打斷孩子的說話。 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 或有必要糾正其不妥的觀點, 也要等孩子把話講完後再闡明自己的觀點。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講話能受到重視。 耐心地聽孩子說話, 就是在向孩子傳遞這樣一個資訊, 你說的話都很重要,

Advertisiment
我重視你的意見。 這樣能夠建立孩子的信心和自尊, 同時, 讓孩子更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父母分享。

認真地傾聽

如果孩子受到委屈或有心裡話想訴說時, 父母除了耐心還要認真、有誠意地傾聽。 父母在傾聽的過程中, 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通過孩子的身體語言、情感, 弄清話中的真實含義, 把握孩子的真實意圖, 從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導向工作, 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 同時, 還要對孩子的言行、情感等方面, 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引導, 少一些否定評價和反面限制。 有時孩子的問題童稚味很濃, 如, 孩子問“世界上有沒有白雪公主”, 你應該認真地告訴他“白雪公主是童話裡的人物, 如果你能像白雪公主那樣善良,

Advertisiment
也會成為現實生活中的白雪公主。 ”這樣, 孩子會感覺到你沒有敷衍他, 而是在用心聽他講。

有興趣傾聽

讓談話者最掃興的是聽到對方說“我早就知道了”, 這意味著聽話人對談話已沒有了興趣。 在和孩子的交談中, 爸爸很容易失去興趣。 有些爸爸常常是剛聽到孩子說兩句話, 就不耐煩地說“知道了, 知道了, 別煩我”、“該幹嘛幹嘛去, 沒有工夫聽你神侃”。 如果孩子察覺到你對他的談話沒有興趣, 他便很難有興趣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你。

爸爸最容易犯的10件糊塗事

1、 要太多:對兒女有過多的擔心, 例如:擔心孩子課程跟不上、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擔心孩子晚歸等。

2、 做太多:替兒女承擔太多的責任, 例如:無論晴天雨天接孩子上下學、替孩子拿書包、孩子忘了東西馬上替孩子送到幼稚園、替孩子寫作業等。

Advertisiment

3、 罵太多:爸爸將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 轉移到小孩身上, 不高興或者是心情惡劣煩躁時, 不管小孩做的對不對、好不好都大聲斥責, 結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 也容易造成親子關係惡劣。

4、 給太多:無論是物質生活的補償, 或是口頭上的讚美, 有時候給了太多, 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脹。

5、 要太多: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 結果安排了過多的學習, 讓孩子大感吃不消。

6、 玩太少:親子之間沒有太多有趣的休閒活動, 沒時間跟孩子一起玩, 欠缺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7、 “坐”太少:爸爸與孩子之間很少有機會可以坐下來一起聊天談心, 沒能養成談天、分享的習慣。

8、 知太少:可能忙於工作,可能忙於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流行音樂,爸爸都不瞭解也搞不清楚,親子之間只能談些吃飯、穿衣的日常瑣事。

9、 愛太少:爸爸當然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言語和行動表達上,總是還不夠具體明確,使得親子在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也容易讓孩子覺得爸媽對他的關心不夠多。

10、變太少: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孩子與爸爸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小編總結:孩子有時候並不需要父母給他們說一些指點的話,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傾訴,把自己心裡想說的話說出來也就沒事了,所以那些沒有傾聽孩子說話習慣的爸爸媽媽們,從現在開始吧,給孩子一些傾訴的時間,不要指點和干涉,只是用認真地態度去傾聽,相信你們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8、 知太少:可能忙於工作,可能忙於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流行音樂,爸爸都不瞭解也搞不清楚,親子之間只能談些吃飯、穿衣的日常瑣事。

9、 愛太少:爸爸當然關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言語和行動表達上,總是還不夠具體明確,使得親子在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也容易讓孩子覺得爸媽對他的關心不夠多。

10、變太少: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孩子與爸爸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小編總結:孩子有時候並不需要父母給他們說一些指點的話,最需要的其實就是傾訴,把自己心裡想說的話說出來也就沒事了,所以那些沒有傾聽孩子說話習慣的爸爸媽媽們,從現在開始吧,給孩子一些傾訴的時間,不要指點和干涉,只是用認真地態度去傾聽,相信你們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