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 中國的未成年人總量達到了3.67億人。 我國特殊的人口政策, 讓人們必須面對獨生子女的教育現實;加之升學競爭的激烈和就業的艱辛, 都在影響著人們對教育的看法, 雖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所面臨的問題各有不同, 但是對于家長而言, 共同的話題永遠是“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成功”。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提出, “在社會現實的壓力下, 有一些家庭依然堅持著一種理性的選擇, 即符合教育規律, 符合孩子終身發展利益的教育模式,
Advertisiment
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標準
家庭對兒童來說非常重要, 家庭中親情和血肉的力量, 使孩子對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 因此, 家庭對孩子的指導、教育、要求以及對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 兒童尚不具備成熟的判斷力及選擇能力。 他們沒有能力來左右自己的生活, 安排自己的人生, 正確的家庭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對于好的家庭教育狀態, 不同的家長給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的家長認為要把孩子培養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Advertisiment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朱慕菊指出, 第一是孩子應該具有人類共同的價值觀, 如誠實守信、熱愛和平、寬容理解、與人合作等,
Advertisiment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秉持一致
目前來看,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有很多沖突及不協調的地方存在。 專家表示, 我們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做了一些不很正確的事情。 比如開家長會, 學校給家長們傳達的信息中, 最重要的永遠是成績,
Advertisiment
對此, 山東濰坊就有很好的經驗。 據悉, 濰坊市教育局持續數年舉辦了100余所家長學校, 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 并提出一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具體方法。 通過若干年的努力, 家長和學校對教育的認識慢慢趨于一致。 在近兩年的行風評比中, 濰坊市教育局得到了市民投票的第一名。
Advertisiment
朱慕菊副司長提出, 學校和家長需要深入溝通, 溝通的共同點就是孩子。 在這個問題上, 學校有很好的決策定位, 校方與家長之間是共同撫育孩子、教育孩子的關系。 家長跟學校之間也應該有很好的定位, 要理解學校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地方, 是按規律辦事的地方。 無論家長還是學校, 都應該有這樣一個心態: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 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前途。 無論父母做何期待, 孩子發展的最終結果一定是多樣化的, 不可能所有人都進清華、北大, 所有人都成為科學家, 這是一個社會規律。 “什么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各得其所的教育。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潛力, 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教育, 促進他們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潛力的最大發揮,他們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
具有積極性是成功孩子的共性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有一項針對幼小銜接的研究。什么樣的孩子到小學以后能夠適應小學生活,并且全面發展,成績優異呢?就是具有積極性,對所有事情都抱有積極態度的孩子,他們成功的幾率非常大。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家庭、教育機構為他們創造條件,要支持、鼓勵他們。
另一個研究是丹麥理工學院接受歐盟的委托所做的一項研究,報告揭示了與學生成績最具相關性的因素。首要因素就是學生動機。一個學生的動力系統非常好,有興趣、有熱情,就容易在學校取得好的成績。除此以外,自信心,師生關系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相反,學習壓力大,師生關系不好,對自己缺少信心,這樣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往往是不好的。教育給予學生的除了知識,還應該有自信心、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做人的尊嚴。這些才足以支撐孩子們未來的幸福人生,而知識以外的這些素質和能力則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促進他們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潛力的最大發揮,他們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有所成就的人。”具有積極性是成功孩子的共性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有一項針對幼小銜接的研究。什么樣的孩子到小學以后能夠適應小學生活,并且全面發展,成績優異呢?就是具有積極性,對所有事情都抱有積極態度的孩子,他們成功的幾率非常大。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需要家庭、教育機構為他們創造條件,要支持、鼓勵他們。
另一個研究是丹麥理工學院接受歐盟的委托所做的一項研究,報告揭示了與學生成績最具相關性的因素。首要因素就是學生動機。一個學生的動力系統非常好,有興趣、有熱情,就容易在學校取得好的成績。除此以外,自信心,師生關系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相反,學習壓力大,師生關系不好,對自己缺少信心,這樣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往往是不好的。教育給予學生的除了知識,還應該有自信心、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做人的尊嚴。這些才足以支撐孩子們未來的幸福人生,而知識以外的這些素質和能力則是家庭教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