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的行為需要健康的土壤培養

對於很多父母大都會知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但如何誇獎孩子才能夠讓孩子在這樣的表揚當中把自己好的行為形成一個固定的行為模式是很多家長所頭疼的, 尤其是如何才能夠讓我們的寶寶不在鼓勵當中形成驕傲和要脅家長的手段也是很多年輕父母所欠缺的能力。

對於孩子的鼓勵表揚其實是很需要技巧的。 曾經有一位媽媽和我說, 我經常誇獎孩子很聽話, 很乖, 但好像孩子並不以為然。 這是怎麼回事?

一、對於年幼的孩子我們父母要注意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 而不是表揚他的人格。

Advertisiment

孩子很小的時候對於家庭當中的事務性工作很有參與意識, 很多孩子會模仿大人去倒水、掃地、抹桌子, 當然父母看到孩子這個稚嫩的行為更多的是覺得很欣慰、可愛, 但往往我們會這樣誇孩子:哎呀, 寶貝真乖, 真懂事。

但其實, 在孩子幼小的內心當中, 他只知道乖和懂事是爸爸媽媽所喜歡自己的一個東西, 但是他為何被稱為乖和懂事, 孩子內心是比較混沌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 父母可以給與孩子更為細緻的表揚。 比如:寶寶知道幫助媽媽擦桌子, 看到媽媽很累知道幫媽媽幹家務心疼媽媽, 寶寶真的很乖, 很棒。 再比如, 今天寶寶見到陌生人主動打招呼問候, 家長給予表揚時著重細節的表揚:寶寶主動問候阿姨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為你驕傲。

讓我們的寶寶知道自己被肯定的到底是什麼細節, 這樣反復的強化才能夠幫助寶寶固定一些我們所希望他們有的良好習慣。

二、表揚不一定要用物質作為鼓勵手段

我們很多父母為了能夠讓寶寶的好行為能夠成為一個固定習慣, 喜歡用物質作為獎勵。 比如好好吃飯就可以吃霜淇淋、乖乖睡覺就給買小玩具、聽話上幼稚園就有新衣服或者好吃的零食等等, 甚至很多家長對年齡稍微大一點的有金錢概念的孩子用現金作為鼓勵手段。

不是說這個手段不恰當, 但如此容易讓孩子摸到家長的行為規律, 並且以我聽話作為交換欲望需求滿足的手段。 如此一來, 不買新衣服就不好好上幼稚園,

Advertisiment
不給動畫片看就不好好吃飯, 並且隨著父母的妥協, 這種要求還會升級。

在孩子的發育成長過程當中, 其實有很多非物質的東西也可以成為父母獎勵孩子的好方法。 要善於發現和運用心理需求的滿足點作為獎勵手段。 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其實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認同和遊戲的陪伴。 其次才是物質需求的滿足。 這時, 我們可以把動畫片變成:媽媽會給寶寶講一個很好聽的故事, 寶寶也可以講一個好聽的故事給媽媽。 把買好吃的東西變成:幼稚園放學爸爸會陪寶寶去小公園玩滑梯和秋千。 把小玩具變成用家庭光榮榜、小紅花來呈現每個人的成績等等。

三、及時表揚、過期無效

曾經有一對年輕父母問我:柏老師,

Advertisiment
前幾天我下午下班到家, 孩子爸爸告訴我今天寶寶午睡前主動把自己亂七八糟堆放的玩具都放回盒子裡。 當時孩子爸爸覺得孩子很乖, 但他著急哄孩子睡覺就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 我聽了覺得孩子應該受到表揚就過去抱起孩子又親又表揚, 但孩子幾乎沒有什麼反應, 是不是孩子有受傷害的感覺呢?

對於寶寶的表揚還有一個很關鍵的東西就是表揚的時間點。 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對於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的控制是幾乎沒有的, 想要的東西都要即刻滿足才能夠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 孩子在幼小的時候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 對很多事情的感受記憶是比較弱的。 針對這樣的特點, 年輕的爸爸媽媽要注意,

Advertisiment
當我們的寶寶有一個值得表揚的行為的時候, 要做到及時關注, 及時給予恰當的鼓勵, 這樣孩子才能夠在第一時間因為獲得了良好的內心榮譽感而對這個行為有更深刻的記憶, 才便於孩子為了更多的獲得榮譽感而主動的複製這樣的行為。 如果過了很久才給予這個積極行為回應, 寶寶內心需求的視窗已經關閉, 對於自己那個行為自認為的興奮點也已經錯過, 表揚的效果自然不佳。 甚至還有可能因為當時沒有獲得表揚而產生委屈的感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