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習慣全靠培養


一位年輕媽媽反應說, 她的小孩子不好好吃飯, 邊吃邊玩, 邊吃邊走, 走幾步, 奶奶喂一口, 每吃一頓飯, 要折騰老半天。 她問, 怎樣能讓孩子有好習慣呢?
常見的習慣問題
在早期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是頭等重要的大事, 好習慣終生受用。 孩子的不良習慣, 的確讓人傷腦筋。 除了上述這位媽媽說的以外, 最近聽到好幾宗早期教育中涉及到習慣的話題, 比如:
一位爸爸來電話說, 他一歲多的兒子, 夜裡醒來就哭著要喝奶, 喝了奶又要撒尿, 差不多每兩個小時折騰一次, 大人一夜也得不到安寧;
有一個周歲半的女孩,

Advertisiment
她該睡覺時不睡, 又哭又鬧, 沒完沒了, 有時鬧到半夜12點鐘, 一家子苦不堪言;
有位奶奶抱怨說, 她的小孫子挑食, 愛吃甜食, 不愛吃蔬菜, 特別不喜歡吃胡蘿蔔, 大小毛病大, 很難侍候;
有位媽媽很發愁, 說她的小女兒只會當“傳話筒”讓她叫誰, 她叫誰, 不會主動叫人, 叫人也沒個笑臉, 再怎麼教, 她還是不改;
有個小孩子不講道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誰說也不聽, 爸爸媽媽拿他沒辦法, 家裡有客人時, 他更來勁, 都說他“人來瘋”;
一個小男孩見到別的孩子有新玩具, 他就動手去搶, 不同別人商量, 不會和人家分享, 好像一個“小霸王”, 小朋友都討厭他;
以上這些常見的不良習慣, 給家長帶來不少煩惱, 苦無對應良策。
不良習慣從哪兒來
不良習慣的來源不在孩子自身,
Advertisiment
而是不良家庭教育的苦果。 這樣說來, 家長是不是覺得冤屈了?有誰願意去培養自己孩子的壞習慣呢?
我們不妨從幾個側面分析一下。
先說吃飯。 正常的孩子都有食欲。 不良進食習慣之所以形成的原因, 一是小孩子容易分心, 見異思遷, 他正常的吃飯時, 如見到新玩具, 就想去擺弄, 往往也就顧不上吃飯。 二是現在許多孩子零食過多, 很小有非常饑餓的狀態, 往往是玩比吃更有吸引力。 家是此時家長的態度不堅決, 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環習慣。 孩子偏食, 如愛甜食, 厭蔬菜, 厭胡蘿蔔等, 除了個別生理原因外, 多是由於家長遷就, 或自身不良榜樣促成的。
再說蠻橫。 常聽到有些家長對孩子嚷:“你再哭,
Advertisiment
我就打你!”“你不聽話, 我把你趕出門外!”家長對孩子居高臨下, 採用高壓手段, 蠻橫不講理。 小孩子不僅會模仿這些不良榜樣, 同時, 也會產生逆反心理, 和大人對著幹。 其實, 兩三歲的孩子也能講道理, 耐心引導。
還有懶惰。 家長的包辦代替, 是孩子懶惰的根源。 孩子小的時候, 非常喜歡做事。 好動、好奇、好探索, 是其天性, 他什麼都想幹, 由於能力關係孩子辦事總是不那麼俐落。 大人常常嫌他“添亂”, 嫌他笨手笨腳, 做事慢, 不讓他動手, 一切包辦代替, 打擊、扼殺了他的積極性, 也慣懶了孩子。
怎樣培養好習慣
明白了壞習慣的成因之後, 培養好習慣的辦法也就有了:這就是提高家長素質, 改善家庭教育。 好習慣全靠培養。 經過觀察和檢驗,
Advertisiment
一般的良好家教, 有如下共同點:
1、 不空泛說教, 重生活體驗。 孩子的思維, 具體而又形象, 在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有穿脫洗漱玩中, 及時地, 有針對性地幫孩子分清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 日積月累, 養成好習慣
2、 出好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影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學家長, 天經地義。 好家長懂得, 自己的言行舉止, 盡被印入孩子的心靈, 成了他生活中模仿的樣板。 所以, 家長的一言一行, 隨時隨地, 都要檢點自己,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

>3、 保持平常心。 對孩子的成長發展, 不要求過高過急。 學習一點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知識, 保持平常心態, 減輕心理壓力, 不揠苗助長, 讓孩子享有快樂童年。
4、 不互相攀比。

Advertisiment
家長要瞭解, 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 一人一個樣。 遺傳基因、家庭經濟環境、家長工作特點、文化程度、道德素養、生活經驗等千差萬別, 還有地區、民族、城鄉等的不同, 都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 不搞攀比、而是針對自己孩子的個人特點, 鼓勵上進, 增強信心, 傾注全部愛心去培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