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今孩子也能“拼”著養了?

漸漸長成的“獨一代”80後, 紛紛初為人父母。 但一方面疲于應付職場和生活上的諸多壓力, 另一方面自己還沒享受夠青春年華,

Advertisiment
於是乎“拼養”成了眾多潮人辣媽踴躍嘗試的育兒方式。 本期就讓我們來看看幾位“拼媽”“拼養”的 經歷, “拼養”看看 是否值得一試。

■“拼媽”心聲

渴望個人空間, “拼”養受益無窮

舟舟孩子7歲“拼齡”2年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 我基本上就沒逃脫過“孩奴”的境地。 我又不是全職太太, 平時在單位低聲下氣、拼死拼活, 下班還得死命往幼稚園沖, 唯恐接晚了老師給孩子臉色看。 好容易盼來個週末、假期的, 只能比平時更忙。 要帶著孩子奔波于各種興趣班之間, 偶爾有那麼點豆腐塊兒大小的時間, 孩子吵著去翻斗城玩。 看她一天到晚苦得跟個小大人一樣, 就帶她去樂一樂吧, 然後就是半天休息又沒了。 和人“拼養”之後, 時間就相對靈活一點了。 我“拼”的主要是平時晚上八點半前接下課並照顧孩子和雙休日接送興趣班,

Advertisiment
這樣我下班後要麼可以奔奔事業加個小班, 要麼可以和老公有點二人世界。 而且輪流負責也相互制約, 大家總是能夠將心比心善待別人的孩子。

■“拼養”利弊面面觀

“拼養”之後孩子的習慣、性格大進步

Kaka孩子4歲“拼齡”半年

孩子進幼稚園不久, 剛形成比較規律的生活習慣。 但一遇到長假放到爺爺奶奶家沒幾天, 回來的時候生物鐘都要重新調整, 往往得折騰上一個星期。 而且父母燒菜都是濃油赤醬, 又喜歡給孩子填飯, 加上缺乏運動, 真怕寶寶長成小胖墩。 嘗試拼養半年, 發現孩子在生活習慣上都大有進步。 因為“拼”的夥伴都有比較接近的育兒觀, 大家都能在負責帶孩子的一天甚至幾天中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合理的飲食。

Advertisiment
另外一個意外收穫就是孩子更加獨立了。 有時候孩子需要住在別人家裡的, 這樣就不得不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而不能動不動就撒嬌、耍賴。 以前不給買玩具他就能當眾躺在地上大哭大鬧, 現在雖然也會哭, 但不會有“大鬧天宮”的情況了。 屢教不改的“小霸王”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影子了。

“拼養”的時候孩子受傷

小欣孩子6歲“拼齡”1個月

說到“拼養”, 我可是“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了。 孩子大班暑假的時候我正好被派到歐洲學習, 又怕放到長輩那裡寄養被寵壞了, 一上小學就跟不上, 就和社區裡的一對夫婦結對“拼養”。 那戶人家的孩子也是開學上小學,

Advertisiment
而且家長還是教師, 暑假自己在家會輔導一下。 所以我們就約定由我先生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他們家, 晚上接回來。 週末由我先生負責照顧兩家的孩子。 結果有一天下午先生接到電話, 說孩子在社區裡被車撞了。 嚇得他風急火燎地趕回家。 原來是那家父親讓兩個孩子獨自下樓買冰棒, 小孩一路打鬧導致我兒子被過路的助動車掛了一下。 雖然最後只是縫了兩針, 但我還是後怕無窮:如果當時是一輛汽車呢?而且“拼養”這種事, 也沒有什麼正式的協議或者合同, 完全是看個人的責任心了。 遇上不負責的, 出了事都沒地方哭。

專家意見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 鄰里又相互隔絕, 容易造成孩子大多數性格內向、過分自我等問題。

Advertisiment
“拼養”可以彌補這代孩子沒有兄弟姐妹的遺憾, 並讓孩子在與玩伴的相處中, 培塑性格, 改掉自私、任性、蠻不講理等許多惡習。

但“拼養”中也存在一些“雷區”。 比如被“拼養”的孩子主要集中在3到8歲, 並不具備獨立生活能力, “拼養”過程中的幼兒安全多依靠各個家長的責任心。 一旦出現問題, 並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來界定責任。

而且太長時間得不到親生父母的照顧, 也容易讓孩子疏遠家長。 撫養孩子是每個家長的責任, 而不是一個負擔。 只有明確了這一點, “拼養”才不會損害到孩子與父母的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