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使用諧音法起名

 在給孩子起名時, 有的人喜歡用諧音法。 但這個辦法並不是萬能的, 它要受兩種限制:其一, 字義的限制, 即必須用一些有美好意義的諧音;其二, 並不是每個姓都有諧音或是較好意思的諧音。 有的字甚至會適得其反, 如“吳”、“王”、“費”等字甚至還有否定的含義, 所以我們必須要注意給孩子用諧音命名時的“四化”問題。 一是優雅化。 諧音要避免可能對人的誤導。 像這些名字如:“龐博”這個名字, 除了廣識博學的意思, 還有和“磅礴”一詞同音, 取其氣勢宏大的意思。 武嶽, 諧“五嶽”;潘峰, 諧“攀峰”。 取攀登高峰之意;文彥博,

Advertisiment
“彥博”諧“淵博”;江不凡, “江”諧“將”, 取將來不凡之意;諸如以上這些同音不同形的字, 使人們一聽到這些名字, 就自然而然地與語言中有意義的詞的相同語音聯繫起來, 使名字的內容更加豐富。 這些名字諧音很好, 能透出一股書卷氣。 其二合理化。 諧音命名一定要諧得有理, 不要變成“邪音”。 諧音取名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姓氏諧音, 如劉(留)青山, 羅(騾)揚鞭, 何(河)思源, 朱(珠)寶庭, 於(魚)得水等。 二是名字諧音, 如馬辛(新)春, 史靜(敬)賢, 鄧艾(愛)民, 孔從洲(周), 李公樸(僕)、馮錦汶(文)等。 這些諧音就很好。 語義的姓氏有薛、雪、學;譚:談、潭、潘:盼、攀;辛:心、新;趙:兆、照;楊:揚、羊;宋:送、頌(誦);劉:留、流;何:河、和;鐘:中、眾等。 用這些字去起諧音名時, 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其三, 諧音要有趣味,
Advertisiment
但這並不意味著命名要低俗, 相反應該考慮周全, 不留這種可能性。 其四, 諧音要諧得有文化。 在這裡筆者並非說起名者是真的沒文化, 指的是可能無意之中會造成的不雅諧音會作怪。 例如有的取名者只注意了名字本身的意思, 卻忽略了名字的同音詞可能是貶義的。 如“於剛”會使人想到“魚缸”,“侯岩”會使人想到“喉炎”, “範婉”會使人想到“飯碗”。 此外, 下列三姓者應引起足夠高的重視, 因為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叫出毛病來。 這三個字是“吳、王、宋”。 先說“吳”字。 這個“吳”姓命名注時須意, 因為“吳”與“無”諧音, 搞不好便有反其名而意之的可能。 也許大家還記得60年代末的風雲人物吳法憲吧?此名諧音則大為逆耳, 為“無法限制”之意, 也就是“無法無天”,
Advertisiment
以致後來開始流行一句歇後語叫做“吳法憲的弟弟-吳(無)法弄”。 “王”姓, 使用得當則生華彩, 如《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書法家王羲之, 北宋王安石等人的姓名。 但使用不當, “王”字會使人聯想到諧音“亡”字上。 歷史上諧音案最為有名的要算是慈禧怒貶王國鈞(諧音“亡國君”)了。 另外還要注意“宋”字。 據《明史》記載, 錦衣衛指揮使宋忠曾議娶韓國公李善長之女, 其時李善長正臥病在床, 問其姓名, 答:“宋忠。 ”李善長大怒, 將其逐出府門。 原來, 宋忠諧音“送終”, 李善長正患病, 女婿卻來“送終”, 不由他不怒。 沒過三年, 宋忠與燕兵大戰, 死於陣前, 果真送了自己的終。 如“劉洋”這個名字, 人們一聽到語音, 總是與“到外國留學”意義的“留洋”聯繫起來。
Advertisiment
另如劉放、魏陽、韓淵、杜子達等名, 諧音出來就成了流放、喂羊、含冤、肚子大等晦氣不堪的詞;又如“揚”字常入名, 與“張”相配, 得名張揚, 殊不知“張揚”一詞在俗語中就是輕挑虛浮, 愛咋乎的意思。 像這樣姓名合起來諧音不好的, 即使在今天也屢見不鮮。 所以父母在起名之時, 一定要把姓名合起來考慮, 儘量避免那些字音不雅、字義不佳的諧音。 在正常的情況下, 姓和名是合在一起, 而不是分開的, 所以我們對名字的諧音, 一定要和姓氏連在一起考慮。 比如“信”字, 意、音皆好, 用作名字很有男子氣概。 漢初大將韓信, 耀武揚威破楚霸王項羽于垓下, 其名正如其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