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促進寶寶認識能力的發展

寶寶1歲半以後, 不但可以理解許多問題, 還能回答一些問題。 提問能喚起寶寶的注意與興趣, 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從而更有針對性、有目的地提高寶寶的認識水準。 特別是在寶寶觀察時, 父母提點問題可以提高觀察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比如, 在寶寶看圖片時, 父母可以問寶寶“小河裡有什麼”, “小樹上結的什麼水果”等, 誘導寶寶回答, 父母善用提問, 會有效地促進寶寶的學習。

訓練方法

遊戲1:學數數

目的:理解簡單的數的含義。

玩法:在日常生活中, 教寶寶數數練習。 如:給寶寶吃水果時, 先讓寶寶數一數有幾個蘋果,

Advertisiment
幾口人, 一人吃一個夠不夠分。 吃飯時讓寶寶數數碗、筷子、椅子、人數, 看看夠不夠。 類似的練習很多, 日常生活中隨機可見, 只要家長對這類問題給予注意。

遊戲2:給扣子排隊

目的:熟悉大小的概念, 鍛煉比較能力。

玩法:給寶寶準備大大小小幾種不同的扣子, 問寶寶哪個扣子大?哪個扣子小?叫寶寶給扣子排隊, 可從大到小, 也可以從小到大。 也可用其他的物品進行練習。 如勺子、鞋等物品。

遊戲3:電線變形

目的:認識形狀。 玩法:找一段一尺多長的彩色電線, 將內頭彎轉以防戳傷寶寶的皮膚。 把電線變成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形狀, 讓寶寶辨認像什麼。 也可以讓寶寶自己動手彎, 然後看像什麼。

遊戲4:塗色遊戲

目的:訓練精細動作和顏色感知能力。

Advertisiment

玩法:給寶寶畫一張花草的圖畫, 圖案要大, 簡單明嘹, 不要太複雜, 讓寶寶手拿蠟筆或用彩筆為花草塗上相應的顏色, 如:花可以塗成紅色或黃色等, 草或葉可塗成綠色。

遊戲5:摸物遊戲

目的:訓練寶寶的分辨能力、認知能力、記憶力、觀察力。

玩法:找幾件寶寶較熟悉的玩具, 放到布口袋裡, 教寶寶把手伸進袋裡去摸, 並把摸到的玩具名稱說出來, 再拿出來看看是否正確。 或者你先說出玩具名稱, 叫寶寶到袋裡摸出你所說的那個玩具。

遊戲6:看圖說話

目的:訓練寶寶的言語理解能力, 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玩法:找一些嬰兒畫報, 給寶寶講故事, 並結合寶寶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問題讓寶寶回答。 如, 你把別人的玩具帶回家應該怎麼辦?你向別人借玩具,

Advertisiment
別人不借怎麼辦?別人給你東西吃, 你該怎麼辦?別的小朋友打了你, 你該怎麼辦?等等。

遊戲7:好人壞人

目的:教會寶寶分清善惡和好壞。 寶寶會同情好人, 好人會克服困難, 戰勝壞人。 寶寶分清好壞後, 會逐漸向好人學習好品德。 這是道德的啟蒙教育, 要在2歲之前, 即在寶寶能理解之時就抓緊教育。

方法:經常給寶寶讀故事, 寶寶最先從家長的表情中知道應該同情誰。 例如:醜小鴨小時候特別難看, 雞不喜歡它, 鴨也不喜歡它, 它找不到朋友十分寂寞。 這時寶寶的臉上出現悲傷的表情。 後來醜小鴨長大了, 它遇到美麗的白天鵝躲開, 當它低頭一看, 自己在水中的影子也同天鵝一樣漂亮時,

Advertisiment
它太高興了, 跟著美麗的天鵝一起學習飛翔。 這時寶寶也變得高興起來。 寶寶同情醜小鴨, 為它沒有朋友而難過, 又隨著它變美麗而喜悅。

朗讀小兔子乖乖時, 寶寶明顯地喜歡小兔子, 憎恨大灰狼。 以後在給寶寶讀故事時寶寶會著急問:“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家長故意不答, 讓寶寶自己去猜, 故事還沒講完, 寶寶就能分清誰是好人, 誰是壞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