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保持學生的持久注意力

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互相轉化的規律保持學生的持久注意。

在學校裡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有的老師講課, 從頭到尾, 學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有的老師講課, 開始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還比較集中, 但是過十來分鐘以後, 學生的注意力就比較分散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根據心理學的研究, 前面一種情況是教課老師善於交替運用學生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結果。

一般說來, 在一節課剛剛開始的時候, 需要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以克服上一節課的影響和課間休息活動中的影響。 把學生的“心”收到課堂上來。

Advertisiment

值日生喊“起立”, 除了表示對老師的尊敬以外, 也有組織注意力的作用。 “起立”表示上課要開始了, 大家要集中注意力上好課。 同樣, 剛上課的其他組織教學的措施, 也都是要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由於兒童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比較短, 在已經調動起學生有意注意專心上課以後, 就要通過前面說的利用無意注意的方法, 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 靠無意注意就能聽好課, 而不感到疲倦。 到了講到重點和難點所在的地方時, 為了防止學生疏忽或因難懂而分散注意, 所以又需要特別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提問是引起學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之一(當然不是所有的提問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Advertisiment
同時, 在提問的時候, 不要先指名後發問, 而要先發問, 把問題提到所有的學生面前, 喚起大家注意思考, 然後再指名回答。 這樣提問, 既能引導全班兒童有意地注意思考問題, 也能使大家有意地注意被指名的人是怎樣回答問題的。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有意注意以後, 又需要運用一些有趣的情節, 如低年級兒童的遊戲性作業, 中高年級兒童有趣的作業練習等, 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使學生們的思想既集中又不那麼費力。

在臨下課以前的一段時間裡, 學生容易疲勞, 最容易受到各種干擾。 同時, 一般要在這個時候進行總結或佈置作業, 提出要求, 所以又必須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從有意注意轉為無意注意, 只要採用新穎、生動、變化方式等方法就可以做到。

Advertisiment
而從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則需要特別的方法才能處理得好。 例如教室裡不時發生的一些偶然事件, 常常會把兒童的注意力吸引到和教學無關的事情上去。 有經驗的老師由於善於處理, 可以輕而易舉地把這種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上來, 使學生的精力始終集中在學習上。 有這樣一個事例:課剛上到一半, 牆上的小黑板突然掉下來了, 巨大的響聲一下子把學生們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 老師該怎麼辦呢?有經驗的老師採取的辦法是:不慌不忙地把黑板撿起來掛好, 不是馬上又開始講課, 而是先穩定一下學生的情緒, 然後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 剛才講到什麼地方了?”這樣一來,
Advertisiment
就會馬上引起全班同學的追憶。 追憶是一種有意回憶。 追憶的進行必須有有意注意的伴隨。 這樣就能把學生從無意注意轉換到有意注意, 引導到原來的教學內容上去, 為老師繼續講課創造良好的, 條件。

在課堂裡還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有的兒童注意力分散了, 或者是在下面說話, 或者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不僅他自己不集中精力聽課, 還要影響其他兒童的學習。 在這種情況下, 老師該怎麼辦呢?是停下課來去招呼那個兒童嗎?這反而會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引到與學習無關的方面來。 有經驗的老師一般都不這樣作, 而是照常上課, 並採取提問的辦法, 向全體學生發問, 要大家思考該怎麼回答,

Advertisiment
然後指名注意力分散的兒童回答問題。 如果他回答不出來就叫別的學生回答, 要他好好聽著。 這樣, 既喚起了不注意聽課學生的有意注意, 又使全班兒童的注意力都不間斷地集中到學習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