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保護寶寶隱私的方法有哪些

保護隱私人們更覺得是成人的事, 但是幼兒也有隱私。 比如:“我家盈盈都4歲了, 晚上睡覺還尿床, 也不羞!”每每媽媽一提起此事, 本來正和小朋友玩得熱乎的盈盈就會羞愧難當, 趕緊躲到媽媽身後不再出來。 尿床對盈盈來說就是隱私, 就是害羞的事。 對於孩子的隱私, 成人非但不應忽視, 相反應予以尊重和充分的保護。

孩子通常有以下4方面的隱私:

一、某些“丟人的毛病”。 如有的孩子有尿床的“毛病”, 有的孩子偶爾大、小便屙尿到褲子裡。 孩子也十分敏感, 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 所以無論家長,

Advertisiment
還是老師都不應在小夥伴們面前提及, 更不能嘲笑、挖苦, 否則會導致孩子性格改變。

二、某些心理疾患。 對於自己正罹患或曾經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症、抑鬱症、多動症等與心理有關的疾病, 幼兒也很敏感。 倘若家長或老師經常掛在嘴邊, 則不利孩子疾病的康復。 即便疾病痊癒, 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等於“揭短”, 同樣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曾經的過失。 某些“曾經的過失”, 也會使孩子長期耿耿于懷。 只要有人提起, 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 這些“曾經的過失”可能包括:以前總喜歡拿別人的東西, 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 某次表演砸了, 某次郊遊出了洋相等等。  

四、身體的缺陷。 如患小兒疝氣、得過小兒麻痹症、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斜等生理或身體上的一些缺陷,

Advertisiment
儘管是“明擺”著的, 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很失意。 即便說的很久之前的事, 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 也會讓孩子不快。

溫馨提示:值得警惕的是, 以開玩笑、惡作劇或強迫命令等方式來揭孩子的“隱私”, 可能會讓孩子心理上受到較大傷害, 儘管是大人完全出於無意, 也可能從來就沒有認為到這些是“小事”但也會是孩子的“隱私”。 如, 強迫孩子在別人面前解開褲子, 展示屁股上因頑皮而落下的一塊傷疤也會使他無地自容。

怎樣保護孩子的隱私

保護好孩子的隱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這方面做好了, 孩子們才會把你當成他們的知心朋友,

Advertisiment
才會告訴你關於他們的秘密, 才會高高興興地接受你的幫助和教育。 那麼, 應怎樣保護孩子們的隱私呢?

及時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假如你的孩子患有疝氣, 每當孩子急躁、生氣時常常會發作, 在日常活動中就要處處留神照顧好他, 儘量避免讓其它小朋友知道此事。 假如你的孩子太胖或太瘦, 記得要及時提醒你周圍的人不要隨便給孩子起“小肥豬”“瘦猴子”等之類綽號, 同時要求與孩子同齡的小夥伴儘量避免說關於“胖”或“瘦”的字眼, 以免引起孩子的情緒變化。

替孩子保密。 一旦孩子不小心屙到褲子或尿床的寶寶, 父母切忌看到孩子尿濕褲子就大發雷霆, 不妨把孩子悄悄叫到一邊詢問, 換洗褲子時應回避其他孩子, 替孩子保密,

Advertisiment
以取得孩子的信任;當然你應在平時根據孩子的習慣隨時提醒孩子要不要大、小便等。

及時瞭解孩子心理發展狀況。 對於患有某些心理疾患的寶寶, 我們首要任務是及時醫治, 其次在生活當中要取得幼稚園教師和小朋友的幫助, 如及時向老師說明自己孩子的情況, 讓其他的小朋友平時要多和自己的寶寶玩、不要嘲笑而是伸出援助之手等。

不當面“揭短”。 對於孩子的某些不良行為習慣儘量不要當著其他小朋友的面進行批評。 對喜歡別人東西的小朋友, 最好暗暗地教育他“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如果你想要, 媽媽會給你買的”。

假如孩子在某次比賽中只獲得最後一名, 也應該鼓勵他:“其實這次你已經盡力了,

Advertisiment
我相信下次你一定做得很好”, 將其不良行為消極因素消滅在萌芽之中。

尊重和保護幼兒的“隱私”, 就是尊重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日常生活中, 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須經過大腦“過濾”, 切莫信口開河“揭”孩子的“隱私”, 使得孩子自尊大失, 進而對他的心理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和心理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