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做到不擔心孩子的學習?

把總結的任務交給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很多時候, 我們的擔心都是沒有用的, 雖然事後發現我們的先見之明是對的。 我們只能在事情發生以後做有限的總結和彌補, 這是務實的做法。 對小孩子更該如此。 他們總在不停地嘗試~犯錯和調整之中, 成人在小孩嘗試前後不當的干預(往往是講過多的“有先見之明”的道理), 反兒會影響孩子事後總結的情緒和智力, 與其如此, 不如明確地把總結的任務交給孩子, 雖非萬全之策, 但不失為沒有辦法的辦法。

如何做到不擔心孩子的學習?

只要你放幾次手,

Advertisiment
耐心的觀察完整個事件, 讓孩子全程承擔他的責任, 讓孩子直接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批評、指責、否定……如果這些責任繞過孩子跑到自己這兒來了, 就把這個球傳給孩子, 如果孩子不接這個球, 可以把這個球死死地壓在孩子那邊。 通過幾次責任承擔的實踐, 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自我調整以及承擔責任的能力是超群的。

孩子犯錯誤乃至犯錯誤後不完全的總結, 都是孩子生命的體驗權, 不可剝奪, 是輕視另一個生命的擔當能力, 這是成人犯下的自視高明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 不說:“你看吧, 我說的是對的吧?……我說的, 你不相信……”, 只要看到孩子犯錯誤後的惶恐, 甚至不說出來, 都是對孩子的支持。 最多說一句“事情到了這一步,

Advertisiment
你很難受……”就是對孩子的支持了。 只要孩子穿越了自己受挫的情緒, 孩子自己知道怎麼辦。

承認自己對孩子有升學希望粗略地說, 學習是孩子的事, 學得好不好, 也是孩子的事, 可以給孩子明講, 自己是對孩子有升學希望的(明智一點, 可以把自己的要求變成內心對孩子的祝福), 只要父母明白不是讓孩子來彌補自己的人生遺憾就成。

為孩子提供讀書的經濟和精神支援是父母的事。 義務和責任的問題, 處理得好, 共贏, 處理不好, 兩敗倶傷。 開始讓孩子承擔責任, 狠不下心, 但是與其長痛, 不如短痛。 責任明確, 不是狠, 是有意義的嚴, 是愛。

父母是無需管孩子的作業的作業問題是大頭, 如果從責任劃分來看, 父母是無需管孩子的作業的。

Advertisiment
實行責任劃分的當初, 如果孩子沒有責任心, 老師把孩子因為作業問題, 或者學校表現問題推給家長, 家長可以毫不客氣地把這個問題推給孩子。

家長甚至可以給孩子表達, 不願意承擔孩子在學校惹的麻煩。 家長不承擔這個麻煩, 至少可以不做老師的幫兇。 從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上劃分責任, 家長根本可以不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字, 退一步, 如果家長迫于學校的規定要簽字, 但是, 如果孩子的作業馬虎, 家長同樣可以可以拒絕簽字。 如果孩子有責任心了, 家長可以跟老師說, 自己沒有能力或者不願意管孩子的作業問題, 以免接到老師短信後內心煩躁(通常會把這個煩躁轉變成對孩子的控制和責備)。

Advertisiment
如果家長和孩子劃分責任後並行之有效, 還想有更多的作為, 可以參考《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上面的方法。

父母要尊重自己的立場和感覺不會愛自己, 就不會愛孩子。 尊重自己的立場和感覺, 就是愛自己的開始。 第一步就是不用承擔孩子應該承擔的東西——學習任務。 我們必須要看到, 因為我們多情的承擔之後, 會產生更多的煩惱(通常是被家長放大了的、焦慮的情緒), 我們行為粗糙地向孩子投射了這種的焦慮情緒, 最後這個煩惱還是傳遞給了孩子。

第二步, 當不能在情緒的支配下去約束孩子的行為時, 我們要獨自把這種隱藏在我心裡的情緒挖掘出來——找個獨立的空間, 靜靜地和這種情緒在一起, 或者充分感受、觀察這種情緒,

Advertisiment
當這種情緒消失或者變得淡溥的時候, 我們的感覺和立場自然就出來了。 也可以通過說事實、說感受的方法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諸如“孩子學習任務很重壓力很大, 我幫不上孩子的忙, 我感到很難過!”等等。 剛開始自我關愛時, 我們面對孩子, 只能自愛而不能兼愛, 沒關係, 只要顧上一頭, 就是該知足了!

我們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我們必須擔當起我們主導的作用, 這個主導, 就是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立場和感覺, 和孩子劃清各自的責任界線, 做真識的自己。 不管孩子對與錯, 只要我們應對的方法正確就行。 除去我們的家長的權威作風以及成人在孩子面前的“知識豐富”的優越感, 我們會發現, 所謂教育, 就是以真實的自己與孩子互動——到時還不知道誰教育誰呢!這些道理,須實踐方知。

就是以真實的自己與孩子互動——到時還不知道誰教育誰呢!這些道理,須實踐方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