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做孩子喜歡的父母_怎樣才是合格的父母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做孩子喜歡的父母?一般來講, 孩子都喜歡關心、體貼、和藹可親、理解孩子的父母, 最反感的是嚴厲粗暴、不通情達理的父母。 那麼如何做孩子喜歡的父母?小編給你介紹。

家長必看 如何成為孩子喜歡的父母

怎樣才是合格的父母?到底是對孩子嚴厲的好, 還是順其自然, 任其自由發展的好呢?你又是屬於哪一型的父母?有一部分的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 認為對孩子嚴厲些, 孩子才能有出息。 然而, 採取此類型的教養下的孩子, 很有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就是在父母的面前表現出很乖巧,

Advertisiment
離開後一樣很聽話。 另一種就是在父母的眼下表現出讓他們滿意的一面, 一旦父母離開後又是另外的一種表現。

在這裡就來一起看看對待孩子的巧妙方式, 讓你們與孩子之間表裡如一。

第一就是, 給孩子信心, 設定賞罰。 對於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要訂立一套行為標準,

Advertisiment
增強孩子的行為訓練, 對自我的行為要有一個反省與認知的能力, 並要在孩子達到時給予肯定。

第二就是, 讓孩子感受到關心, 就算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過於嚴格, 最好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嚴苛背後的關懷, 才不會影響親子間的和睦。

第三就是, 避免情緒性言語, 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一言一行, 從父母口中說出來的話一定要信守諾言, 而不是父母一時的情緒化下所帶出來的反應, 要控制情緒, 不要在孩子面前隨意的失控。

第四就是, 指令清楚地表達。 當父母給孩子傳達指令的時候, 必須要完整準確, 並且要配合自己的言語用詞。 下達的指令不可以含糊不清, 否則孩子可能會因為不明白指令的內容從而無法完成任務要求,

Advertisiment
甚至是很可能造成父母憤怒中認為是孩子笨。

所以說, 由於粗暴的管教方式根本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 父母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達到你所設的標準要求。 孩子如果經常被罵, 就會造成自信心不足, 更會影響孩子自動自發的精神, 從而不敢與他人溝通, 更無法獨立的面對任何事情。 因為有的孩子很有可能擔心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遭到責駡, 就出現了退縮。 如果是外向型的孩子, 就會很有可能在小時候還聽從家長的話, 可是一旦到了成年後就會出現反彈甚至反抗, 逆反心理由此也會越來越強。

四個妙招教你如何成為孩子們最愛的父母

Advertisiment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 父母的問題不解決, 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要想真正成為受孩子歡迎的父母, 成為孩子最親密的夥伴就要做到下面這4點。

要懂得孩子需要什麼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 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 那麼, 孩子需要具備什麼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 事實上, 並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 也並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 只注重學歷的追求, 實為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度、適應環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Advertisiment

要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不必刻意觀察, 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 不必刻意模仿, 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度。 我們想要怎樣並不重要, 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才重要!在孩子面前, 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 我們必須小心, 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要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麼, 叫做有方向;知道怎麼做, 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 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 沒有方法, 方向本身沒有意義。 父母並不好當, 但是必須當好。 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 我們不可知難而退, 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請參看“沒辦法的時候怎麼辦”部分。

要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既然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夠更好地生活,那麼,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將來需要的;現在考驗我們的,將來也會考驗孩子,我們面臨的煩惱、挑戰和機遇,將來孩子統統會面臨,雖然時代氣候不斷改變,但是與人相處、消化壓力、抵抗惰性和軟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銷、打開局面、把握機遇等基本問題是亙古不變的。我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僅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更傳遞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態度,所以,我們做人的時候,也是在做父母,我們生活的過程,無時無刻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無時無刻不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範,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境,以此來實現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