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科研引路, 教科研同步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從1996年以來, 堅持科研引路, 向科研要品質, 在理論指導下實踐, 邊實踐邊研究, 不斷提高理性認識, 不斷深化實踐, 使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又以理性認識指導實踐活動。 循環往復, 逐步走出一條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道路。
1、學習和研究同步, 理論認識和工作實踐共同提高
在理論上系統地學習, 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 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 增強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 而且提高了所需知識和能力。 組織了二十多次講座,
Advertisiment
2、教科研同步, 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以科研帶教研, 教研促科研的兩條腿走路, 並找到了結合點。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標具體化、科研課題化、管理規範化、責任指標化四個操作層面上展開。 每位教師參與科研, 密切地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 如:“音樂活動與幼兒合群性研究”、“美術活動中的交往、合作”等課題, 將教科研融合起來。 同時, 培養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師群體。
3、教育、教學和科研同時出成果
教科研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踐相融合,
Advertisiment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融合的主要途徑
1、遊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 一日活動中遊戲是貫穿於始終的活動。 除了遊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 就能發揮發揮增效作用。 遊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 在角色遊戲中,
Advertisiment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節,
Advertisiment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
Advertisiment
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 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 尤其是感統訓練培養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 相互促進。
三、社區、家庭、幼稚園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稚園、家庭和社區共同關注, 形成合力, 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稚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 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稚園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我們深知問題表現在兒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們依託社區優化教育環境,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導水準。
1、家長學校開設有關幼兒和家長心理的講座
2、開展親子活動
4、周日串門子活動
5、對有問題兒童的家庭上門治療、送教
6、開展學習化家庭建設活動
7、開展“社會模擬活動”,讓社區中的中小學生定期來園與孩子們一起遊戲活動,或到社區中參與社會活動。通過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決獨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閉、不和群的問題。
8、實現時空開放,積極利用社區心理衛生資源,努力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綜合能力。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群性發展水準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我們經常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我們的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在發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偏異行為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並不是只有發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於我們提高幼兒心理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水準。我們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暗示法、箱庭療法等矯治,積累了不少經驗,贏得了家長的認可。
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稚園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我們深知問題表現在兒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們依託社區優化教育環境,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導水準。1、家長學校開設有關幼兒和家長心理的講座
2、開展親子活動
4、周日串門子活動
5、對有問題兒童的家庭上門治療、送教
6、開展學習化家庭建設活動
7、開展“社會模擬活動”,讓社區中的中小學生定期來園與孩子們一起遊戲活動,或到社區中參與社會活動。通過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性格的人交往,可以解決獨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閉、不和群的問題。
8、實現時空開放,積極利用社區心理衛生資源,努力形成一體化的教育網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綜合能力。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群性發展水準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我們經常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我們的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在發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偏異行為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並不是只有發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於我們提高幼兒心理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水準。我們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暗示法、箱庭療法等矯治,積累了不少經驗,贏得了家長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