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分階段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

一般地說,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繫規律的概括和間接反映過程, 它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人在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 其思維具有階段特點。 因而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思維訓練時, 要充分注意孩子的思維特點, 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

第一階段:0~1歲。 國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 0~2歲孩子的思維是靠感覺運動來表現的(皮亞傑稱之為感覺運動階段)。 皮亞傑認為:0~2歲的兒童只能協調感覺和動作活動, 他們在接觸外界事物時, 能利用或形成某些初級行為模式。 但筆者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認為,

Advertisiment
此階段應當在一歲以內。 此時孩子的思維訓練應以動作思維訓練為主, 以豐富的語言對其進行刺激, 在與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使其形成概念。 比如:可與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指遊戲, 頂手指、打拍子等;可有意識地使孩子形成事物語言對應或動作語言對應。 如把奶瓶拿起來, 嘴裡則說“拿起來”;放下時, 則說“放下”等。 選擇玩具時, 要選那些有音樂的、會動的玩具。 一般孩子在接觸到這些豐富的動態概念後, 配合語言刺激, 就可在大腦中形成表像, 然後靠語言刺激, 可將這些表像啟動.從而產生初步的判斷。 如把蘋果、奶瓶和其他一些玩具放在孩子面前, 讓孩子用手指出哪個是什麼, 只要家長說出, 孩子用手指出即可,
Advertisiment
這是較簡單的訓練。 另外, 在此階段, 孩子迫切地希望看到新鮮的外部世界, 家長可在戶外活動時, 隨時告訴孩子所看到的事物。 孩子在六七個月時, 就能初步聽懂家長與他交流的話語, 到一歲時就能聽懂大部分的日常語言。 因此, 在孩子一歲以前多設計一些動作特點強的遊戲, 輔以豐富的語言刺激, 是此階段訓練的重要方式。 這種訓練方式對孩子思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家長切莫失去良機。

第二階段:1~3歲。 這一階段, 孩子已逐漸能準確地表達, 應以具體形象思維的訓練為主。 具體形象思維是利用直觀形象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是用表像來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 一般在孩子兩歲前, 應以促進其表達為主,

Advertisiment
延續一歲前的方式, 但較前階段稍微複雜。 以判斷(即兩個概念之間的關係的表達)為主要訓練形式, 如我愛書, 書是好東西, 糖吃多了不好等。 確實讓孩子明白這些簡單判斷的意思。 訓練語言的表達時, 可採取空格的方式。 孩子在學會說話前, 先會說兩個字, 再四個字, 再到整個判斷。 因此, 家長可在一句話中間留下“括弧”——意義空白, 讓孩子補出, 共同完成這句話;另外, 家長可以給孩子示範口型, 糾正一些不對的發音, 如把“辣”字發成“那”, 家長各把這個音用慢動作示範, 會起到明顯的作用。 還可以講一些簡單的故事, 以激發孩子的表像活動。 在孩子兩歲以後, 訓練應以遊戲與故事為主。 故事情節可以複雜些, 並初步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推理訓練。
Advertisiment
推理訓練在此階段可安排三個方面的活動: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 但都要設計成孩子力所能及的簡單的問題。

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 它是人們認識事物、判斷行為、說明事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孩子的認識過程也是先歸納後演繹的。 例如, 看了楊樹、柳樹、松樹之後, 再看柏樹, 孩子就能歸納得出:這也是樹, 但要問孩子這是什麼樹?因為柏樹也有其他樹的一些特點。 孩子從各種樹的認識中歸納形成了樹的概念。 在這一階段, 孩子通過歸納可形成許多(或深化)概念, 並做出自己的判斷, 家長可有意識地設計歸納情景, 讓孩子做出判斷。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目標的某些屬性相同或相似,

Advertisiment
進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 它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這也是訓練孩子提出問題的方法, 具有創造性特點。 如前面的例子中問這是什麼樹, 就是由類比推理所得。 知道是樹, 屬於歸納推理, 但楊樹有楊樹的特點, 松樹有松樹的特點, 這棵樹又有新特點, 因此也應有一個不同的名稱。 又如:高處的東西如果沒有支撐就會掉下來, 如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 那麼, 如果告訴孩子地球是球狀的, 並在不停地轉, 孩子就可能問道:轉到下面時, 咱們為什麼不掉下去呢?牛頓就是因為有此疑問, 後來才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因此, 設法創設類似情境, 訓練孩子的類比推理能力, 是此階段可著手的一種思維訓練方式。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既有大前提(或常識),又有小前提的現象,讓孩子做出判斷,這是形成孩子理論思維的重要途徑;或使用其簡略形式“因為……所以……”。孩子喜歡問為什麼,這是訓練演繹的良好時機,也是教會孩子推理意識的良機。如因為沒有水,所以不能做飯(隱含大前提是做飯要用水,也可把隱含大前提說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例很多,家長要不失時機地訓練孩子使用演繹推理這種思維形式,以幫助其形成嚴密推理的習慣。

第三階段:3歲~學前期。此階段家長應積極配合幼稚園的教學,綜合培養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除延續之前的訓練方式以外,還可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與直覺判斷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各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因包括求異、輻射、逆向、側向、多向等形式,所以富有極大的創造性。因此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創造能力可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創造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家長可結合講故事,給孩子出一些有關的題目,並幫助孩子分析,使其形成發散思維的習慣。如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問孩子五減一等於幾;那麼,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孩子:樹上有五隻鳥,“咻”一聲飛走一隻,樹上還有幾隻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前面所提問題“三根木頭鋸三下,能變成多少塊”都屬此類問題。家長要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或豐富的資料,給孩子提出各種問題,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對於事物的一種迅速的判斷,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它可看做是被壓縮了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創造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應充分注意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能力。家長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借助歸納、類比或已有經驗快速做出決斷的習慣;同時要注意有自己獨到的判斷,避免盲從。對孩子的獨到見解應表示鼓勵,以強化這種習慣。例如,在某幼稚園大班的測試中,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兩個外形完全一樣的卡片盒,一個裡面有卡片,另一個沒有,你怎麼區分?一個同學說:“放在水裡。”這時有幾個孩子都跟著說:“放在水裡。”但另外一個小朋友沒有盲從,他說:“用兩隻手搖搖盒子。”老師說:“這個小朋友的方法不錯,加一分。”回家後,父母說:“你能想出這個主意,爸爸媽媽真高興,以後要多獨立思考,不要盲從別人。”在實際生活中,只要留意,這種訓練和強化機會是很多的。在講故事時多留伏筆,讓孩子去判斷和推論,也是一種重要方法。這在前面已經講過,在此就不重述了。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它是使人終身受益的一個重要能力。上學以後,這些能力的發展主要在於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學前期教育,則是這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家長只要記住一句諺語:“腦袋越用越活”,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思維訓練,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是此階段可著手的一種思維訓練方式。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既有大前提(或常識),又有小前提的現象,讓孩子做出判斷,這是形成孩子理論思維的重要途徑;或使用其簡略形式“因為……所以……”。孩子喜歡問為什麼,這是訓練演繹的良好時機,也是教會孩子推理意識的良機。如因為沒有水,所以不能做飯(隱含大前提是做飯要用水,也可把隱含大前提說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例很多,家長要不失時機地訓練孩子使用演繹推理這種思維形式,以幫助其形成嚴密推理的習慣。

第三階段:3歲~學前期。此階段家長應積極配合幼稚園的教學,綜合培養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除延續之前的訓練方式以外,還可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與直覺判斷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各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因包括求異、輻射、逆向、側向、多向等形式,所以富有極大的創造性。因此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創造能力可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創造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家長可結合講故事,給孩子出一些有關的題目,並幫助孩子分析,使其形成發散思維的習慣。如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問孩子五減一等於幾;那麼,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孩子:樹上有五隻鳥,“咻”一聲飛走一隻,樹上還有幾隻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前面所提問題“三根木頭鋸三下,能變成多少塊”都屬此類問題。家長要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或豐富的資料,給孩子提出各種問題,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對於事物的一種迅速的判斷,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它可看做是被壓縮了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創造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應充分注意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能力。家長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借助歸納、類比或已有經驗快速做出決斷的習慣;同時要注意有自己獨到的判斷,避免盲從。對孩子的獨到見解應表示鼓勵,以強化這種習慣。例如,在某幼稚園大班的測試中,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兩個外形完全一樣的卡片盒,一個裡面有卡片,另一個沒有,你怎麼區分?一個同學說:“放在水裡。”這時有幾個孩子都跟著說:“放在水裡。”但另外一個小朋友沒有盲從,他說:“用兩隻手搖搖盒子。”老師說:“這個小朋友的方法不錯,加一分。”回家後,父母說:“你能想出這個主意,爸爸媽媽真高興,以後要多獨立思考,不要盲從別人。”在實際生活中,只要留意,這種訓練和強化機會是很多的。在講故事時多留伏筆,讓孩子去判斷和推論,也是一種重要方法。這在前面已經講過,在此就不重述了。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它是使人終身受益的一個重要能力。上學以後,這些能力的發展主要在於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學前期教育,則是這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家長只要記住一句諺語:“腦袋越用越活”,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思維訓練,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