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說,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繫規律的概括和間接反映過程, 它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人在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 其思維具有階段特點。 因而家長在對幼兒進行思維訓練時, 要充分注意孩子的思維特點, 對其進行有效的教育。
第一階段:0~1歲。 國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 0~2歲孩子的思維是靠感覺運動來表現的(皮亞傑稱之為感覺運動階段)。 皮亞傑認為:0~2歲的兒童只能協調感覺和動作活動, 他們在接觸外界事物時, 能利用或形成某些初級行為模式。 但筆者根據自己對孩子的觀察認為,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第二階段:1~3歲。 這一階段, 孩子已逐漸能準確地表達, 應以具體形象思維的訓練為主。 具體形象思維是利用直觀形象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是用表像來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 一般在孩子兩歲前, 應以促進其表達為主,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形式, 它是人們認識事物、判斷行為、說明事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孩子的認識過程也是先歸納後演繹的。 例如, 看了楊樹、柳樹、松樹之後, 再看柏樹, 孩子就能歸納得出:這也是樹, 但要問孩子這是什麼樹?因為柏樹也有其他樹的一些特點。 孩子從各種樹的認識中歸納形成了樹的概念。 在這一階段, 孩子通過歸納可形成許多(或深化)概念, 並做出自己的判斷, 家長可有意識地設計歸納情景, 讓孩子做出判斷。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目標的某些屬性相同或相似,
Advertisiment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既有大前提(或常識),又有小前提的現象,讓孩子做出判斷,這是形成孩子理論思維的重要途徑;或使用其簡略形式“因為……所以……”。孩子喜歡問為什麼,這是訓練演繹的良好時機,也是教會孩子推理意識的良機。如因為沒有水,所以不能做飯(隱含大前提是做飯要用水,也可把隱含大前提說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例很多,家長要不失時機地訓練孩子使用演繹推理這種思維形式,以幫助其形成嚴密推理的習慣。
第三階段:3歲~學前期。此階段家長應積極配合幼稚園的教學,綜合培養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除延續之前的訓練方式以外,還可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與直覺判斷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各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因包括求異、輻射、逆向、側向、多向等形式,所以富有極大的創造性。因此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創造能力可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創造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家長可結合講故事,給孩子出一些有關的題目,並幫助孩子分析,使其形成發散思維的習慣。如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問孩子五減一等於幾;那麼,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孩子:樹上有五隻鳥,“咻”一聲飛走一隻,樹上還有幾隻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前面所提問題“三根木頭鋸三下,能變成多少塊”都屬此類問題。家長要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或豐富的資料,給孩子提出各種問題,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對於事物的一種迅速的判斷,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它可看做是被壓縮了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創造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應充分注意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能力。家長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借助歸納、類比或已有經驗快速做出決斷的習慣;同時要注意有自己獨到的判斷,避免盲從。對孩子的獨到見解應表示鼓勵,以強化這種習慣。例如,在某幼稚園大班的測試中,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兩個外形完全一樣的卡片盒,一個裡面有卡片,另一個沒有,你怎麼區分?一個同學說:“放在水裡。”這時有幾個孩子都跟著說:“放在水裡。”但另外一個小朋友沒有盲從,他說:“用兩隻手搖搖盒子。”老師說:“這個小朋友的方法不錯,加一分。”回家後,父母說:“你能想出這個主意,爸爸媽媽真高興,以後要多獨立思考,不要盲從別人。”在實際生活中,只要留意,這種訓練和強化機會是很多的。在講故事時多留伏筆,讓孩子去判斷和推論,也是一種重要方法。這在前面已經講過,在此就不重述了。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它是使人終身受益的一個重要能力。上學以後,這些能力的發展主要在於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學前期教育,則是這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家長只要記住一句諺語:“腦袋越用越活”,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思維訓練,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是此階段可著手的一種思維訓練方式。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形式。在早期教育中,家長應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既有大前提(或常識),又有小前提的現象,讓孩子做出判斷,這是形成孩子理論思維的重要途徑;或使用其簡略形式“因為……所以……”。孩子喜歡問為什麼,這是訓練演繹的良好時機,也是教會孩子推理意識的良機。如因為沒有水,所以不能做飯(隱含大前提是做飯要用水,也可把隱含大前提說出來)。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事例很多,家長要不失時機地訓練孩子使用演繹推理這種思維形式,以幫助其形成嚴密推理的習慣。
第三階段:3歲~學前期。此階段家長應積極配合幼稚園的教學,綜合培養孩子的各種思維能力。除延續之前的訓練方式以外,還可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與直覺判斷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不依常規,尋求變化,從各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因包括求異、輻射、逆向、側向、多向等形式,所以富有極大的創造性。因此有人認為,一個人的創造能力可用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創造能力=知識量×發散思維能力
由此可見,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環節。家長可結合講故事,給孩子出一些有關的題目,並幫助孩子分析,使其形成發散思維的習慣。如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問孩子五減一等於幾;那麼,是否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孩子:樹上有五隻鳥,“咻”一聲飛走一隻,樹上還有幾隻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再如前面所提問題“三根木頭鋸三下,能變成多少塊”都屬此類問題。家長要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或豐富的資料,給孩子提出各種問題,以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對於事物的一種迅速的判斷,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它可看做是被壓縮了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創造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家長應充分注意培養孩子的直覺思維能力。家長可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借助歸納、類比或已有經驗快速做出決斷的習慣;同時要注意有自己獨到的判斷,避免盲從。對孩子的獨到見解應表示鼓勵,以強化這種習慣。例如,在某幼稚園大班的測試中,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兩個外形完全一樣的卡片盒,一個裡面有卡片,另一個沒有,你怎麼區分?一個同學說:“放在水裡。”這時有幾個孩子都跟著說:“放在水裡。”但另外一個小朋友沒有盲從,他說:“用兩隻手搖搖盒子。”老師說:“這個小朋友的方法不錯,加一分。”回家後,父母說:“你能想出這個主意,爸爸媽媽真高興,以後要多獨立思考,不要盲從別人。”在實際生活中,只要留意,這種訓練和強化機會是很多的。在講故事時多留伏筆,讓孩子去判斷和推論,也是一種重要方法。這在前面已經講過,在此就不重述了。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它是使人終身受益的一個重要能力。上學以後,這些能力的發展主要在於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學前期教育,則是這一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家長只要記住一句諺語:“腦袋越用越活”,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不同的思維訓練,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