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判斷孩子有焦慮症

為什麼寶寶特愛黏人?

寶寶七八個月大時已經開始辨別陌生的臉孔, 在1歲2個月到3歲之間, 他會開始黏主要照顧者, 而1歲8個月大時, 更是寶寶黏人的最高峰。 這種像無尾熊抱樹一樣地黏著依附對象的情形, 在1歲以上的孩子身上尤其明顯。 而部分認知、記憶力發展快的寶寶, 甚至在1歲時就會認得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臉), 進而特別地依附她。

為什麼寶寶愛黏人?車先蕙心理師表示, 當寶寶光溜溜地來到這個世間時, 媽媽就等於是他的生命, 這層依附關係是寶寶安全感的來源, 寶寶借此感受到“媽媽很愛我”的感覺,

Advertisiment
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如果親子間沒有這一層依戀, 反而代表親子關係不夠深厚。

我的寶寶有嬰幼兒分離焦慮症嗎?

“寶寶黏人與嬰幼兒分離焦慮症之間的差別在於痛苦的程度”, 車先蕙心理師明確指出。 她解釋, 面對分離, 會有不安的情緒與行為產生是正常的, 但並不代表寶寶黏人都是嬰幼兒分離焦慮症。 正常的分離, 寶寶可能都會有苦惱、哭泣、緊抓東西不放、產生怒意的痛苦情緒, 這些情緒可以通過大人的安撫而舒緩。 如果寶寶合併有下列四種情況, 而且重複發生1個月以上, 就是所謂的“嬰幼兒分離焦慮症”, 3歲以下的寶寶比較常見, 爸媽可得留心, 讓寶寶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與輔導。
1 重複發生過度痛苦的情緒

Advertisiment

車先蕙心理師表示, 有嬰幼兒分離焦慮症的寶寶, 要離開家或依附物件時, 或者預期依附物件要離開時(例如看到媽媽拿包包), 他不僅僅會哭泣, 而且往往無法被安撫, 還會合並有吐奶、噁心感、胃痛、肚子痛、甚至發燒等狀況產生。 臨床上她曾輔導過幼稚園的孩子, 因為不想離開依附物件, 全身抽搐、在地上打滾持續1個多小時以上。 車先蕙心理師強調, 這些所謂的過度情緒反應, 不僅僅是心理上反應, 也會合並有身體症狀。

2 睡時多惡夢

常常在睡覺時作惡夢, 醒來後會狂哭、大叫, 觀察親人是否在身邊, 大一點的孩子會無意中說起:“我夢到媽媽被惡魔抓走了……”表達害怕爸媽離開, 或擔心自己被抱走的念頭。

3 擔心主要依附者受傷或失去他

Advertisiment

3歲以上的孩子會表達出:“我不要去學校, 媽媽會不見”、“有壞人會來抓走媽媽”等言語, 憂慮依附對象離他而去。

4 沒有主要依附者的陪伴就不睡

假如媽媽出門必須留下寶寶, 沒有媽媽在身旁, 寶寶就會哭鬧、無法入睡。

“兒童及青少年的分離焦慮症痊癒率極高。 ”車先蕙心理師表示, 若家長發現孩子有上述嬰幼兒分離焦慮症的表現, 應該積極尋求醫療協助。 一般情況下, 爸媽應建立“分離焦慮是孩子正常發展過程”的心態, 不要去抱怨與打罵孩子, 包容孩子的情緒、多給正向的回饋、鼓勵他繼續進步, 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爸媽不在我身邊, 還是很愛我的, 並安心邁向他獨立學習之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