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到了3歲後還非常熱衷模仿某些人物特徵或言行舉止, 甚至自編自演某些場景, 那麼這個孩子就有一定的表演天賦, 並且已經成為孩子的一種興趣, 爸媽可以考慮是否培養他們在這方面的技能了。
但爸媽們需要注意的是, 智商跟素質是兩回事
模仿殘疾人、胖子或者其他不幸的人, 已經上升到素質層面。 孩子們天真無邪, 他們在模仿時未曾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對他人造成傷害, 那麼父母就應該充當這樣的提醒者——比如, “殘疾人大爺因為腿腳不方便已經很難過, 你如果模仿他們的不方便動作就如同在他們的傷口上撒鹽,
Advertisiment
最後, 模仿也是孩子的一個潛移默化的習慣養成的過程
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模仿正面的事情, 阻止孩子模仿負面的事情。
朋友的婆婆是個大大咧咧的人, 雖然在城裡住了不短的一段時間, 但某些頑劣毛病還是改不了。 比如喜歡往窗外丟垃圾。 有時候磕開雞蛋殼就隨手往窗外一扔, 旁人看得目瞪口呆。 沒多久, 朋友家6歲的閨女有一天晚上用紙巾擦完手,
Advertisiment
小時候小編的一個鄰居, 她小學時非常討厭寫作業, 經常由於作業未完成而被老師批評。 她爸爸是個只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民。 一天她回到家, 看見爸爸在閣樓上面看書, 爸爸跟她說, 因為小時候沒認真學習, 所以現在只能種田, 他現在很後悔, 立志要學習。 看到爸爸認真的樣子, 她心想自己不要像爸爸那樣年紀大了才後悔, 因此也開始慢慢地認真寫作業。 過了幾個月後, 有一次爸爸在閣樓上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