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人, 受激勵而改過, 是很容易的;受責駡而改過, 卻不大容易。 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 不喜歡聽惡言, 因此,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不要總是用嚴厲的語言。
嚴肅的面孔, 讓教育如同冰刀霜劍, 容易刺傷孩子的心靈。 家長不妨巧用心理效應, 讓教育變得平和親切, 容易接受。
“放大效應”:讓批評變成欣賞
批評的後果:玲玲看到媽媽在廚房裡忙碌, 便過去幫媽媽擇菜。 結果, 她把菜葉弄得滿地都是。 媽媽見孩子這樣幫“倒忙”, 氣不打一處來, 便明褒暗貶地對孩子說:“你可真能幹, 我們家都快成菜市場了。
Advertisiment
欣賞的奇跡:素素的母親, 在發現女兒淘氣地將自己剛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裡以後, 只是驚喜地對女兒說:“寶貝, 你真的長大了, 能幫媽媽幹活了。 讓媽媽教你洗衣服好嗎?”結果, 女兒興致勃勃地學會了洗手帕, 後來又學會了洗衣服。
心理點評:家長在批評孩子時, 應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點, 及時給予認可、肯定, 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不妨把這種效應稱為“放大效應”。 假如孩子習慣撒謊, 我們不妨在孩子說實話時表揚他, 用表揚強化誠實, 使孩子克服撒謊的缺點;假如孩子學習不夠認真, 我們也不必劈頭一頓數落,
Advertisiment
“愛☆禁☆撫效應”:激發孩子的情感
愛☆禁☆撫的療效:小女孩嬌嬌6歲了, 有一次生病去醫院打針。 第一次打針時, 是媽媽帶她去的。 在準備打針時, 嬌嬌哭了。 她怕痛。 媽媽說:“孩子, 不要怕, 你只要趴在媽媽的懷裡, 緊緊地抱著媽媽就不痛了。 ”媽媽邊說邊溫柔地撫摸著女兒的頭部和背部。 果然, 嬌嬌覺得那一針比想像中的痛減輕了許多。 打完針後, 她問媽媽:“是不是那痛轉到您身上了?”媽媽笑著點了點頭。
冷漠的傷痛:嬌嬌第二天去打針, 是爸爸帶她去。 進了注射室, 嬌嬌說:“爸爸, 我想讓您抱著我。 ”爸爸不耐煩地揮揮手說,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點評:愛☆禁☆撫產生的感覺, 可以使人的神經系統中的化學物質發生變化, 從而緩解緊張, 改善情緒, 增加自信。 絕大多數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 所以, 不要吝嗇自己的愛☆禁☆撫。
家長不妨微笑著摸摸孩子的頭, 撫撫孩子的肩, 撣撣孩子身上的土 (有時未必真有泥土), 正正孩子的衣領(有時衣領未必歪斜), 整整孩子的衣襟(有時衣服未必有熠皺)……特別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