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區分寶寶生長痛與疾病?

生長痛指學齡前或學齡兒童無任何外傷史的膝關節周圍或小腿前側疼痛, 局部組織無紅腫壓痛, 活動正常。 疼痛通常發生在晚上, 有時很輕微, 但有時也會使孩子從睡夢中驚醒, 次日清晨疼痛消失。 過度運動、疲勞可使症狀加重。 這種疼痛常常是雙側性的, 單側比較少見, 一般不會波及關節部位。

發生生長痛的原因:

一是兒童在這個時期身高增長很快, 每年可長高7-8公分。 由於骨骼生長迅速, 而其周圍的神經、肌健、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 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

二是幼兒開始學步時小腿的脛骨較彎曲,

Advertisiment
為了抵消脛骨內彎造成的下支持力重線不正, 人體會代償性地出現一定程度的膝關節外翻。 隨著幼兒的長大, 大部分幼兒依靠腿部肌肉力量, 會逐漸使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這兩種暫時性的內彎和外翻得以矯正, 不會引起任何疼痛。 而少數幼兒脛骨內彎和膝關節外翻沒有及時矯正, 為了保持關節的穩定, 腿部肌肉必須經常保持緊張狀態, 故出現疼痛。

三是白天幼兒活動量大, 時間一長, 肌肉容易出現疲勞、疼痛, 學齡期兒童正是天真爛漫、不知疲倦的時候, 大量的活動必然引起酸性代謝產物如乳酸的堆積, 也會引起肌肉的酸痛。

當幼兒被莫明其妙的生長痛困擾時, 家長應留意觀察如下幾個問題:孩子最近是否有發燒的現象?有沒有跌倒撞傷的現象,

Advertisiment
體重有沒有不正常的下降?走路或跑步的姿態正常與否?是否有異常的疲倦或臉色蒼白?另外, 生活中的生長痛還要與其他疾病區分開來:

首先是感染, 感染一般都有紅、腫、熱、痛等現象, 如果沒有這種現象, 就應該不是感染。

其次是扭挫傷, 一般也應有紅、腫、痛現象, 疼痛比較明顯, 有外傷史, 比較容易發現肢體皮膚挫傷或局部淤血, 在懷疑有骨骼損傷時可進行檢查。

再有就是家長最擔心的就是腫瘤問題, 一般來說, 骨骼肌肉, 皮下組織長腫瘤, 只要有一定的形狀, 仔細檢查就可以觸摸處腫塊, 或者會因腫瘤侵犯骨膜而有點痛或變形, 如果沒有這些症狀, 長腫瘤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Advertisiment

如何治療:

兒童生長痛的治療, 最重要的是及時休息。 如果孩子膝部或小腿不適, 不要勉強孩子做更多的運動。 每天晚上睡覺前, 用熱水給孩子泡泡腳, 熱敷小腿。 但在孩子不疲勞時, 應鼓勵多活動, 鍛煉肌肉力量, 也可緩解疼痛。 疼痛較重時, 可局部按摩, 也可適量服用維生素C和牛磺酸。 經過適當的休息、鍛煉、按摩、藥物對症治療, 幼兒生長痛會很快治癒, 不會產生後遺症或影響幼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不可否認, 有些幼兒在這段時間會缺鈣, 但是補鈣對生長痛的緩解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因為生長痛的原因不在骨頭, 而是軟組織疲勞。 而且, 學齡期兒童的鈣吸收主要應通過食物獲得, 如牛奶、骨頭湯、綠色蔬菜、蝦、貝類等, 食補的效果遠遠優於藥補。

Advertisiment
過多的鈣製劑, 孩子並不能很好地吸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