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馬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是病, 但是鵝口瘡是新生嬰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 那麼, 爸媽如何區分新生兒馬牙和鵝口瘡呢?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別產生原因不同
馬牙原因:馬牙是牙齒在發育過程中, 口腔粘膜上皮增生加厚, 形成牙板, 牙板繼續發育形成乳牙胚;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 牙板就會破裂, 部分被吸收, 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 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 這就是“馬牙”, 也叫“板牙”。
鵝口瘡原因:鵝口瘡是一種由真菌感染的兒童口腔疾病, 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Advertisiment
症狀不同
馬牙症狀: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 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乳☆禁☆頭, 甚至拒食, 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 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 它在出生後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 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 “馬牙”不能及時脫落, 這也沒多大妨礙, 不需要醫治。
鵝口瘡症狀:鵝口瘡通常在牙齦周圍形成, 周圍無炎症反應, 有斑片狀白膜附著, 形似奶塊。 用棉簽可輕輕剝去。 剝去白色黏膜後, 基底部充血明顯。 輕微感染時, 白斑不易發現, 也沒有明顯的痛感, 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 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
Advertisiment
發生群體不同
馬牙:無特殊群體, 一般發生在4-6個月的寶寶身上, 會出現馬牙, 並在滿百日後逐漸消失, 並不再發生。
鵝口瘡:通常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產生的後果不同
馬牙產生後果:正常生理現象, 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 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 個別嬰兒可出現愛搖頭、煩躁、咬乳☆禁☆頭, 甚至拒食, 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 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是病。
鵝口瘡產生後果:如果不及時治療, 斑點狀黴菌會越長越多, 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 且厚度增加。 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 隨著病情加重, 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 進食減少, 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
Advertisiment
處理方法不同
馬牙處理方法:會自行脫落, 無需處理, 如果“馬牙”過大, 影響嬰兒吸奶, 可用2%紅汞消毒, 用消毒針挑破“馬牙”, 放出內容物, 即可癒合。
鵝口瘡處理方法:可以用2~3克碳酸氫鈉(小蘇打)溶于100克水中(1.5%的碳酸氫鈉溶液也可以), 每天飯後清洗口腔, 一日3次;如果症狀沒有緩解要去醫院檢查治療。
寶寶馬牙與鵝口瘡的區分方法專家提醒, 如果發現孩子口中有白點, 家長可以用棉簽擦一擦, 如果白色可以擦掉, 極可能是患了鵝口瘡。
寶寶患鵝口瘡怎麼辦用藥治療
1、局部用藥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 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
Advertisiment
2、全身用藥
症狀嚴重的寶寶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 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 進行綜合治療。
用棉花千蘸些制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黴菌素)塗在口腔患處, 或用1%龍膽紫塗口腔;或用2—3%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洗口腔;或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 以上藥物每天可塗3—4次。
吃奶後用1%龍膽紫溶液滴於新生兒的舌下, 讓其舌頭活動而轉塗到整個口腔。 一般每日滴2—3次, 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每日二次, 每次各一片,
Advertisiment
3、媽媽飲食
哺乳媽媽的飲食清淡, 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 一次喂乳不宜過飽, 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湯。 小兒奶瓶、乳☆禁☆頭、餐具應經常清潔消毒。
按摩治療
1、清天河水300次, 退六腑300次。
2、清肝經300次, 清心經300次, 揉小天心50次。
3、患兒俯臥, 家長以手掌蘸少許麻油, 沿脊柱兩側以小魚際著力上下推擦背、腰部, 以熱為度。
4、清胃經50次, 揉板門50次, 然後, 從橫紋推向板門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