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區分鵝口瘡和奶瓣

在新生兒的口腔裡有時會見到白色斑塊。 這些斑塊有時在頰黏膜上, 有時在牙齦或唇、舌面上。 如果你用棉簽去擦拭這些白色凝乳狀的斑塊, 一擦即掉者為奶瓣;而白點、白片不易擦掉, 勉強擦掉後甚至底部呈潮紅色, 用不了多久重又是一片白者為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黴菌引起的真菌感染, 在新生兒期或小嬰兒期多見。

要知道白色念珠菌廣泛地存在于我們生存的環境之中, 人類的口腔、消化道、皮膚、陰☆禁☆道、疾病情況下較長時間應用抗生素後的呼吸道內都有可能存在。 新生兒發生鵝口瘡的病因有以下幾種:

Advertisiment

(1)胎兒分娩過程中母親產道內的白色念珠菌進入胎兒口腔導致感染。

(2)新生兒使用了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奶具, 吸吮了被感染而吃奶前又沒有洗淨的母親的乳☆禁☆頭, 甚至嬰兒室內嬰兒之間的交叉感染都可致病。

(3)不注意為嬰兒做口腔清潔, 殘奶在口中存留時間長, 有利於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繁殖。

(4)由於其他疾病較長時間應用抗生素致使嬰兒口腔內菌群紊亂, 細菌被抗生素抑制或殺滅, 真菌趁機生長, 導致鵝口瘡發生。

一般鵝口瘡除口中不適之外不會有全身症狀, 但未成熟兒或孩子營養狀況不好、抵抗力低時, 也會波及全身, 導致腹瀉、黴菌性肺炎, 甚至危及生命。

鵝口瘡的治療, 可用2%~5%的碳酸氫鈉(小蘇打)水沖洗口腔,

Advertisiment
也可在局部塗抹“制黴菌素”, 抑制黴菌的生長。 以往醫生常用1%龍膽紫塗抹口腔, 這樣雖然可抑制黴菌生長, 但紫色染滿了口腔也會妨礙我們觀察病情變化。 近期關於龍膽紫致癌的報導更使我們認識到不應該在新生兒身上使用龍膽紫。

黴菌生長與濫用抗生素有直接的關係, 在新生兒期, 母子均需慎用抗生素。

注重新生兒環境衛生, 用具、奶具、口腔的清潔是減少新生兒任何疾病的前提, 預防鵝口瘡自然也不例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