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向醫生正確敘述小寶寶病情

遇到孩子突然生病, 37.54%的人會馬上帶孩子去醫院。 而當你面對醫生, 許多問題想問卻張不開口, 87.37%的人擔心問多了, 醫生不耐煩;26.28%的人覺得看病的人太多, 擔心後面的家長有意見。 83.6%的人走出醫院的大門之後, 才想起來應該問醫生的問題還沒有問;59.39%的人在家已經想好的問題, 一面對醫生, 就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表達清晰
向醫生敘述病情時, 家長應該注意儘量說得準確, 許多家長在回答醫生問診時拖泥帶水、辭不達意, 這給醫生儘快判斷施救帶來了不小的障礙。 比如孩子發燒或疼痛的起止時間, 簡單明瞭地告訴醫生,
Advertisiment
不要把孩子的一日生活從頭到尾地敘述。 另外, 不要將自己的臆測和想法當作病情告訴醫生, 比如覺得孩子流鼻涕就判斷孩子是患上感冒了, 因此含糊地對醫生說“孩子感冒兩天了”。
除了你的敘述, 醫生還會根據情況詢問你一些事情, 在回答醫生的詢問時, 要儘量詳細具體。 比如, 醫生詢問孩子腹瀉的次數, 不要回答“好幾次”或“每次換尿布的時候都有”, 回憶並儘量確切地告訴醫生“三四次” 或“超過十次了”。 在病人很多、醫生很忙的情況下, 就更要求家長以簡明扼要的語句敘述了。 有時醫生可能還會詢問一些孩子出生時的情況, 對於一些遺傳病可能還要詢問一些家族成員的健康情況。 對於這些問題, 家長應如實回答,
Advertisiment
既不要含糊其辭, 也不要憑想當然來編造, 聽不懂的地方可以請醫生稍加解釋後再回答。

不應憑經驗胡亂指定用藥
醫生開藥時, 家長不應憑經驗胡亂指定用藥, 因為藥並不是越貴越好、越多越好的, 只有對症的藥才是最好的藥。 另外各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參差不齊, 孩子的個體情況也各不相同, 醫生會根據情況辨證施治, 對症下藥的。
保持安靜, 切忌煩躁不安
一旦醫生戴上了聽診器開始檢查, 就不要再對醫生說話並保持安靜, 以便於醫生聽診。
孩子的健康是家長最關心的, 病人的健康是一生最關心的。 成功的醫療離不開患者的密切配合, 給孩子看病離不開父母和醫生的良好配合。 作為父母或孩子的監護人,
Advertisiment
不要以為帶孩子看病, 只是把孩子往醫院一送, 和醫生稍稍一講病情, 就等著醫生開藥處置這麼簡單。 只有家長和醫生積極配合好, 才能給與我們最關心的人最好的診療。
父母為寶寶敘述病情時, 應以準確、具體為原則, 並注意以下8個方面的問題。

1、體溫
以孩子發燒而求醫的最為多見, 這也是許多兒科疾病的主要症狀。 如果在家裡已經測過體溫, 應該說明是什麼時候測的, 共測過幾次, 最高多少度;如未測過體溫, 可以用手感來說明孩子體溫, 以有點兒發燒、燙手、滾燙等大概地說明發燒的程度。 還要注意說明孩子發熱有無規律性、週期性以及手心、腳心、手背的溫度差別, 發燒時有無伴隨抽搐等其它症狀。
2、時間
對患兒發病時間的敘述也很重要,
Advertisiment
醫生只能通過父母代述來瞭解孩子患病時間的長短和發病過程。 而發病時間、間隔時間和惡化時間對區別多種疾病都有實際意義。
3、狀態
孩子發病時的狀態也要向醫生表述清楚。 如四肢活動是否自如, 頸項是否發硬;神志是否清楚, 有無煩躁不安、哭鬧、嗜睡、昏睡的現象;疼痛是否劇烈;咳嗽是乾咳還是有痰, 有無雞鳴樣聲音;嘔吐是溢出性的還是噴射狀的等。
4、飲食
許多病對孩子的飲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家長主要向醫生敘述飲食的增減情況, 飲食間隔次數的變化以及孩子有無饑餓感、飽脹感、厭食、停食等現象, 並應說明孩子飲水情況, 是口乾舌燥而喝, 還是總想喝水。 還應說明孩子有無吃土、石子、煤渣等現象,
Advertisiment
有無食不潔食物及喝生水、吃剩飯菜等。

5、睡眠
睡眠的變化是家長比較容易觀察發現的。 首先是睡眠時間, 其次是睡眠的狀態, 是正常睡眠還是昏睡、搖叫不醒或是稍有動靜則不能入睡, 睡眠中有無驚叫、哭泣, 睡眠時是否需要母親或其他人摟抱、撫愛才能入睡等。
6、大小便
應該將孩子的大小便如實地反映給醫生, 如大小便的顏色、次數、形狀、氣味以及大小便有無膿樣物或血樣物, 大小便時有無哭鬧、出汗等。
7、病史
包括孩子以前病史及家族成員的病史。 孩子以前患過什麼病, 治療效果如何, 有無後遺症, 後來還吃過什麼藥, 有無對某種藥物過敏的情況。 有時還需要向醫生說明出生時情況, 家庭中有無遺傳病、傳染病史, 在托兒所、幼稚園的孩子,還應講清有無其他孩子患傳染病及類似病。
8、以前的診治情況
孩子來醫院就診以前是否還去過其它醫院求醫診治過,已服過什麼藥,劑量多少,這些情況不要回避隱瞞,都要詳細向醫生講明,以免重複檢查浪費時間和短期內重複用藥引起不良後果。
(實習編輯:朱清銀) 在托兒所、幼稚園的孩子,還應講清有無其他孩子患傳染病及類似病。
8、以前的診治情況
孩子來醫院就診以前是否還去過其它醫院求醫診治過,已服過什麼藥,劑量多少,這些情況不要回避隱瞞,都要詳細向醫生講明,以免重複檢查浪費時間和短期內重複用藥引起不良後果。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