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是美德的基礎, 也是美的最直接的表現。
愛心這個詞不僅讓人聯想到許多善行, 而且它還能幫助人們互相學習, 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 愛心使人與人之間互助互愛。 一個孤立的人是難以達到目標的, 正是愛心把人與人聯繫起來, 才有了相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從古至今, 愛心都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社會的靈魂。 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講“王道”, 都是以愛為核心的。 愛心的產生, 是基於個體的社會性情感需要, 它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品質, 而是在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薰陶下逐漸形成的習慣性心理傾向,
Advertisiment
孩子的童心是很柔軟的, 稍不注意就會被歲月磨得粗糙而堅硬, 父母要對孩子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從小事上不失時機地培養和保護孩子善良的心。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只有當孩子不是從理智上, 而是從內心裡體會到別人的痛苦時, 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地說我們在他們身上培養出了最重要的品質, 那就是人們的愛。 ”父母可以通過各種教育手段激發兒童產生積極的心理, 使他們從小就能對符合社會道德的助人幫困行為產生愉快自豪並嚮往的情緒體驗。
一個男孩父母早逝, 他與自己的妹妹相依為命, 妹妹就是他唯一的親人, 所以這個小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
Advertisiment
男孩的血型和妹妹完全相符。 當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 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時, 男孩開始猶豫了。 這個10歲的孩子經過一番思考, 終於點了點頭。
抽血的時候, 男孩安靜地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只是向著臨床上的妹妹微笑。 抽血完畢後, 男孩顫抖著問道:“醫生, 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 但轉瞬間就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這個10歲的孩子的心目中, 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 但他仍然把血輸給了妹妹。 在那一瞬間男孩所做出的決定是多麼勇敢,
Advertisiment
醫生緊握著男孩的手, 感動地說:“放心吧, 你不會死的, 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
醫生微笑著說, “你能活到100歲, 小夥子, 你很健康!”男孩高興得又蹦又跳。 他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 就又挽起剛才被抽血的胳膊, 昂起頭, 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 我們兩個每人都能再活50年!”
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這不是孩子幼稚的承諾, 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
愛心, 是人性光輝中最美麗、最暖人的一縷。 沒有愛心, 沒有人與人之間發自肺腑的關愛, 就不可能有人類的進步。 擁有愛心不僅會使世界變得美好, 而且也會更有助於人自身的身心健康。
Advertisiment
對於一個孩子的個性發展而言, 沒有什麼能比愛和善良更重要的了, 這是孩子將來親和社會的基礎和前提。 孩子的愛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 是一個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 在這一發展過程中, 家庭是最重要的愛心培育基地, 父母是最直接的愛心傳播者。 因此, 孩子有沒有愛心。 關鍵在於家長的引導和培養。
(1)做孩子的道德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也是最有效的。 父母的行為舉止, 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想自己的孩子有愛心, 父母就應該率先做出有愛心的行動, 言傳身教無疑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教育方法。
平時在家裡, 如果父母把給長輩倒茶,
Advertisiment
關愛是一種後天強化的行為, 只有父母提供了榜樣, 孩子才會去模仿, 進而轉化為自發的行為。 因此, 父母更要以身作則, 在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同時, 用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起到示範的作用,在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
(2)對孩子進行移情訓練
當看到其他小朋友摔倒時,你可以啟發自己的孩子說:“如果是你摔倒了,是不是感覺很疼?小弟弟一定也摔疼了,我們快去扶起他。”這樣,孩子的愛心不知不覺就培養起來了。
大多數人都在家庭、學校、職員中生活、學習和工作,與家人、朋友、集體處於密切的聯繫中。人們所處的這種範圍,就像水池中的漣漪一樣,會不斷擴大,而家庭在這種關係之中是中心,孩子也正是在他生長的家庭中最初學到怎樣關心他人的,從而使他們能在周圍的環境中生存。
愛心的培養需要進行移情訓練,即讓孩子把自己痛苦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父母可以孩子談談殘疾以及殘疾人,可以幫助孩子多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對處於痛苦狀態的人產生同情,進而培養他的愛心。
和孩子一起讀描寫殘疾人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的故事。最好讓孩子與身有殘疾的同學、友人、親戚、鄰居朋友相處,親眼目睹這些人的生活、親身體驗與他們在一起的內心感受,用這些殘疾人的事蹟激勵孩子,並使孩子樹立起盡可能幫助殘疾人的思想.
眾所周知,取笑那些與眾人不同的人是幼稚無知的,但如果有人怕麻煩,而不首先向孩子們指明這一點那可能更是幼稚無知的。
孩子如果缺乏愛心,只關心自己,只顧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孩子是可怕的,而有愛心的孩子往往比較會關愛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從側面來教育孩子關心他人,關心動物,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如果出現動物弱肉強食的畫面,不妨趁機對孩子說:“多恐怖呀,我們人類可不能這樣子!”
有相關調查表明,幼年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細膩,心地比較善良。相反,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冷漠。與同學發生矛盾衝突時表現為衝動易怒,出口傷人,行為粗魯,並且會欺負弱小的同學。
只要孩子願意養小動物和植物,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允許他去養,並且自己只在一旁進行必要的指導,而讓孩子親自動手,可以在家中養一些小狗、小貓、金魚等小動物,或者養一些花花草草,讓孩子去照顧,這樣往往會培養孩子的愛心。
(4)讓孩子知曉生活的真實
父母們總是擔心孩子吃苦頭,擔心孩子遭受挫折,儘管我們自己面臨著許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儘管我們有許多不快樂和情緒不穩定,但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不要過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擔,而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心態的平穩,似乎生活中沒有什麼艱難,其實這是錯誤的。
父母應該讓孩子瞭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讓孩子從小就學著與父母一起分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知道關心體貼別人。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包辦,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家裡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可以做的,也應該儘量讓孩子去做。
只有知道生活的真實,孩子才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懂得關愛自己的家人,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適宜地瞭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有些父母總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卻無條件地滿足,這樣孩子就會越采越缺乏愛心。
用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起到示範的作用,在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2)對孩子進行移情訓練
當看到其他小朋友摔倒時,你可以啟發自己的孩子說:“如果是你摔倒了,是不是感覺很疼?小弟弟一定也摔疼了,我們快去扶起他。”這樣,孩子的愛心不知不覺就培養起來了。
大多數人都在家庭、學校、職員中生活、學習和工作,與家人、朋友、集體處於密切的聯繫中。人們所處的這種範圍,就像水池中的漣漪一樣,會不斷擴大,而家庭在這種關係之中是中心,孩子也正是在他生長的家庭中最初學到怎樣關心他人的,從而使他們能在周圍的環境中生存。
愛心的培養需要進行移情訓練,即讓孩子把自己痛苦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父母可以孩子談談殘疾以及殘疾人,可以幫助孩子多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對處於痛苦狀態的人產生同情,進而培養他的愛心。
和孩子一起讀描寫殘疾人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的故事。最好讓孩子與身有殘疾的同學、友人、親戚、鄰居朋友相處,親眼目睹這些人的生活、親身體驗與他們在一起的內心感受,用這些殘疾人的事蹟激勵孩子,並使孩子樹立起盡可能幫助殘疾人的思想.
眾所周知,取笑那些與眾人不同的人是幼稚無知的,但如果有人怕麻煩,而不首先向孩子們指明這一點那可能更是幼稚無知的。
(3)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孩子如果缺乏愛心,只關心自己,只顧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孩子是可怕的,而有愛心的孩子往往比較會關愛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從側面來教育孩子關心他人,關心動物,比如.在看電視的時候,如果出現動物弱肉強食的畫面,不妨趁機對孩子說:“多恐怖呀,我們人類可不能這樣子!”
有相關調查表明,幼年飼養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細膩,心地比較善良。相反,從小沒有接觸過小動物的孩子感情比較冷漠。與同學發生矛盾衝突時表現為衝動易怒,出口傷人,行為粗魯,並且會欺負弱小的同學。
只要孩子願意養小動物和植物,父母應該盡可能地允許他去養,並且自己只在一旁進行必要的指導,而讓孩子親自動手,可以在家中養一些小狗、小貓、金魚等小動物,或者養一些花花草草,讓孩子去照顧,這樣往往會培養孩子的愛心。
(4)讓孩子知曉生活的真實
父母們總是擔心孩子吃苦頭,擔心孩子遭受挫折,儘管我們自己面臨著許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儘管我們有許多不快樂和情緒不穩定,但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不要過早地承受生活的重擔,而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心態的平穩,似乎生活中沒有什麼艱難,其實這是錯誤的。
父母應該讓孩子瞭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讓孩子從小就學著與父母一起分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知道關心體貼別人。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應該包辦,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家裡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可以做的,也應該儘量讓孩子去做。
只有知道生活的真實,孩子才會理解父母、體諒父母,懂得關愛自己的家人,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成為朋友,讓孩子適宜地瞭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有些父母總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卻無條件地滿足,這樣孩子就會越采越缺乏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