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可使孩子不怕困難, 積極嘗試, 奮力進取, 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爭取更好的成績。 但是很多家長卻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所以近段時間有不少家長向我求助, 因此, 我個人建議:
1、跟家長低估孩子的能力有關
比如說:孩子的一般水準是九個月就會“歡迎”“再見”了, 一歲就會自己蓋蓋子了, 一歲三個月就會脫脫襪子了等等能力的具備。 而到了孩子兩歲的時候, 會開始喜歡給爸爸媽媽拿鞋子, 會桌子, 會拿掃把掃地, 而當孩子把做家務當作很快樂的事的時候, 我們家長覺得他是在搗亂,
Advertisiment
2、跟孩子從小形成的處事模式有關
比如說, 當孩子摔跤的時候, 大多的家長都沒有幫他去總結和認識到摔跤的原因, 鼓勵和支持他再去嘗試, 只是會常常大聲提醒:"你忘記了你在那裡摔過跤嗎?"有的甚至有“幸災樂禍”之意:“我說了你會摔的吧!不信, 你看~~~~”言下之意就是說在那摔過的你還敢去,真是不知道怕!而這樣的一種提醒就形成了孩子遇見困難不懂面對行為模式,
Advertisiment
3、幫孩子積累面對困難的經驗有關
孩子的任何一種行為模式和能力, 都需要我們家長去為他積累相關的經驗。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 我們家長幫孩子積累的都是遇見困難就放棄的經驗, 而沒有幫孩子去積累遇到困難,去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的經驗, 所以孩子才“總要請別人幫忙”。
瞭解了孩子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 請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三點:
1、鼓勵者和支持者
當孩子拉你去解決困難的時候, 你會跟他一起研究和分析這個困難, 然後跟他一起去解決並在事後告訴孩子在剛才的做法中,有那些做得好的地方,
Advertisiment
2、建立自信心的啦啦隊
多給予孩子為我們做事的機會。 並在一旁為他鼓勁、加油, 並及時的加以引導, 以便讓他可以順利成功的完成, 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
3、焦點轉移引導法
我們不做那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 的困難“放大者”和“恐嚇者”。 我們要做困難“分析者”和“焦點轉移者”!也就是說,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 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把焦點、關注點放在如何去解決上, 也就是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困難上, 而不是困難本身上。 比如說:爬高摔倒了, 跟他一起去看剛才為什麼會摔倒?是手沒抓穩還是腳沒站穩?。 。 。 找出原因後,
Advertisiment
這樣, 我們就幫孩子建立了遇到困難就樂意去面對的成就機制——我可以!我很棒的!我會做!這樣, 我們的孩子就具備了這種遇到困難, 去思考、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思維模式, 成為一個自信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