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已經具有明顯的的交友意識了。 接近3 歲時, 已經能夠互相幫助, 並且為了達到某種目標可以團結一致, 共同努力。 吃飯時也出現了可以值班的孩子。 這時為了維持保育園的秩序, 可以提出幾條注意事項作為紀律讓孩子們遵守, 如:"不能在走廊亂跑", "不能往架子上爬", "不能進配乳室"等。
但這樣的禁止規定多是從保育園的經營者工作方便的角度出發而制定的, 是無視孩子天性(想去跑, 想登高, 什麼都想看)的規定。 只要園內的設備良好, 就應破除各種清規戒律, 積極鼓勵孩子自己協商制定活動的規則。
Advertisiment
為此,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交友意識。 交友意識增強, 每日的園內生活都很快樂, 孩子們從快樂的角度出發, 也樂於與夥伴們攜起手來。 再稍微大一點, 在這種密切的友好關係基礎上就會產生出由夥伴們自己約定的規則。 2~3 歲的孩子, 還不能自覺地進行集體活動。
兩名保育員如果照管20 名2~3 歲的孩子, 讓他們意識到大家是一個友愛的集體並不困難。 讓20 名孩子集中起來做集體遊戲, 需要一個過程。 開始玩時, 可以根據每個孩子所具有的創造能力編成若干靈活機動的小組, 通過不斷地變換小組成員, 孩子們很快相互熟悉起來。 這樣反復幾次, 集中起來開展集體遊戲, 短時間內就能成為現實。
20 個孩子配置兩名保育員是比較妥當的,
Advertisiment
由於交通安全問題, 有很多保育園不能進行園外散步。 雖然就保育工作來說, 園外散步是必要的, 但滿足不了這種要求的"愧疚意識", 也要消除。
一過2 歲, 以前一到保育園就高高興興地對母親說"拜拜"的孩子有時不願意同媽媽告別。 看到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