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出生那天起,
不管父母在主觀上是否有教育的願望,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耳儒目染的影響,
它會一絲絲地滲透到孩子的心田,
所以說,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
父母的人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什麼事令父母感動,
什麼事令父母歡喜,
怎樣待人接物,
怎樣與人交談,
甚至打電話的口氣,
做飯的方法,
愛看什麼樣的電視節目,
夫妻間說話的方式等等,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在孩子的心靈中產生較大的影響,
甚至直接影響到往後孩子的社會公德意識的形成。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過於看重孩子,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這種做法對孩子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 我們應該看到,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他的欲望也會愈來愈大, 如果一味給予滿足, 就一發而不可收。 這樣, 一旦孩子不能得到滿足, 不滿情緒就產生了, 甚至出現惡劣行為, 比如恐嚇大人, 或偷偷地從父母錢包裡拿錢, 甚至開始行竊等。 所以父母應該有一個原則, 即“特別意義原則”。 比如說, 孩子的生日, 或者“六·一”兒童節、過年等, 特別是當他做了一件值得稱讚的事, 表現出好孩子的良好品行時, 應該給予獎勵。 在這種“特別意義原則”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 懂得克制自己不良的物質欲望, 這對他們長大步入社會時“他人意識”和“良好社會公德意識”的形成是很有幫助的。
Advertisiment
還有一點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 不少父母帶孩子外出遊玩或旅行時, 總是攜帶著大量的食品和飲料, 車子一開動, 車廂內便如同舉行茶話會,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 人手一袋, 同時還要喋喋不休地談笑風生, 旁若無人地大聲喧嘩。 車開多久, “茶話會”就舉行多久。 這種太隨意的生活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為這種太隨意的生活習慣養成後, 當他們進入集體生活環境, 便會有格格不久的感覺, 集體活動會讓他們覺得難以忍受。 這樣, 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意識, 所以父母應該從這些生活小事中對孩子從嚴要求。
在公共汽車上,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理所當然地坐在位子上,
Advertisiment
在家裡與孩子玩遊戲, 父母是否經常有意讓孩子贏呢?很多父母認為, “與孩子玩, 何必爭高低”, 因而, 一味地讓孩子贏。 可是我們要知道, 當他與同齡人共同玩耍時, 決不會得到這樣的謙讓。
Advertisiment
總而言之, 在日常生活中, 無論衣、食、住、行、玩哪一方面, 父母都會面臨著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 這就要求父母把握好尺寸, 適時適度地抑制孩子的一些不良欲望, 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