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基礎是培養忍耐力、意志力和感恩的心靈。 可以通過早睡早起來培養忍耐力和意志力。 孩子若是沒有學會區分善惡和自製的話, 就會還是本來的樣子——任性。 抑制任性、進行自製的能力便是意志力, 它通過培養忍耐力而獲得成長。 如果父母對孩子有求必應, 這不是在培養孩子, 而是一種姑息之愛或舐犢之愛(母牛舔著牛犢進行養育的愛)。
姑息之愛和臨時起意的“慈愛”很相似,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成長, 有可能成長為無才無德的人。 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正確的愛, 還將其誘導到歧途上。
Advertisiment
所有日本古典的教育類圖書都揭示了教給孩子忍耐的重要性。 教育首先需要著眼的是這兩方面:剔除掉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和培養孩子為對方著想的心靈。
關於如何培養“忍耐之心”, 裴斯泰洛齊在《葛篤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進行了如下論述:
自然界會讓暴躁的孩子領悟到:面對自然, 無論你怎麼暴躁, 都是徒勞無功的。 孩子敲擊樹木和石頭, 自然界卻巋然不動。 於是, 孩子會停止對樹木和石頭的敲打。
接下來, 母親對於孩子隨心所欲想要的欲望堅決不予回應。 孩子會暴躁、會哭喊。 如果母親對這些也絲毫不為所動的話,
Advertisiment
若是知道如何忍耐, 並且有堅定不移的態度, 家長自然能幫孩子培養出忍耐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