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性思維,
是指從多種角度去思考探索問題,
尋找多樣性解決問題的思維。
發散性思維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像力,
突破原有的知識圈,
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
並通過知識、觀念的重新組合,
尋找更新更多的設想、答案或方法。
從小培養寶寶的發散性思維,
有利於寶寶長大後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應用知識,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牛頓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到,
從而有了萬有引力的定律研究;伽利略也正是頂著亞里斯多德傳統理論的巨大壓力證實了他的“自由落體”的物理定論。
同樣,
在對嬰幼稚教育的過程中如能摒棄常規角度,
Advertisiment
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值得借鑒:
1. 豐富幼兒的體驗經驗。 許多家長急於將自己知道的一切傳輸給孩子, 迫切希望孩子儘快學這學那。 但其實3歲以前的寶寶還不具備深層思維的能力, 在這一階段, 輕鬆、有趣、愉快的遊戲環境反而能讓寶寶萌發思考的興趣。 家長可以參照一些國內比較大型的國際性早教機構, 如金寶貝, 這些機構對於孩子的興趣有更好的掌握, 不會急於填鴨式的教育方法, 而是通過豐富孩子的體驗經歷, 讓他們看到, 感知到更多。
2. 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 在金寶貝的藝術課上, 寶寶會用作品給予世界不同尋常的定義。
Advertisiment
3. 給孩子獨立的空間。 2-3歲寶寶, 自我意識開始增強, 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來。 家長不如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自由, 可以獨立的機會和條件。 比如提供孩子可以隨便塑形的橡皮泥, 或是一些羽毛、棉花等輔助性材料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藝術作品來。 這樣的寶寶會更加懂得積極創造的意義,
Advertisiment
我們要相信, 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是未來的科學家、宇航員。 他們的思想, 就是他們最大的王牌, 而父母所要做的, 是不斷給這張王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