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 幼兒從3歲起, 隨著社會交往的逐漸增多, 他們已開始形成最初步的是非觀念和愛憎感情, 對好與壞、美與醜的概念也逐步有所辨別。 在正確合理的教育和影響下, 幼兒到了五六歲, 一般就具備了一定的抑制自我願望, 控制自我行為的能力, 並能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作出初步的評價。 這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都為我們進行文明素質的培養準備了必要條件。 所以父母應從幼兒懂事的時候起, 就要注意培養他們具有文明素質。
作為大多數父母都能注意到幼兒文明素質的教養,
Advertisiment
那麼怎樣針對孩子的特點和實際, 培養他們具有文明素質呢?
首先, 父母要身體力行, 做文明的表率。 孩子的文明素質不是先天生就, 而是受所處環境的教育和影響形成的。 尤其家長的榜樣十分重要。 常言道:家長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做出樣子, 孩子也就會自然仿效。 有的家長為了在孩子純樸的心靈上, 打下文明的烙印, 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比如, 有時不慎碰了孩子, 馬上就說:“對不起。
Advertisiment
其次, 要注意把孩子從生理的和心理的“只顧自我”中解脫出來。 當孩子逐漸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後, 在與人的接觸中, 常常提出“我要”、“給我”一類的要求。 這種自我意識的表現, 正是孩子生理與心理發展的一大進展。 如能抓住這一有利時機, 及時給以正確的啟發誘導, 就能逐漸使孩子從自我中解脫出來, 進而培養出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反之, 如果給孩子灌輸“家中的一切都是為了你”的思想, 生活上再嬌慣放任, 無形之中孩子就可能滑入自私自利的泥掉中去。
再次, 要使孩子在孩子們的集體活動中養成文明素質。 父母應鼓勵孩子多與周圍的小朋友接觸, 讓他在孩子們的集休活動中認識自己,
Advertisiment
最後, 要注意從日常的文明禮貌行為抓起。 文明素質的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 是個終生的教育。 它涉及的內容很廣泛, 很具體。 因此, 對幼齡兒童的教育不宜操之過急, “一口吃成個大胖子”是不可能的。 應從最基本的講文明、懂禮貌做起, 不因善小而不為, 逐步鞏固、加深, 以致養成習慣。
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暇的。 只要父母以身作則, 引導得當, 文明的種子一定能夠在孩子的心田中生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