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獨立性指的是遇事有主見, 有成就動機, 不依賴他人就能獨立處理事情, 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實際工作的心理品質,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家長需要瞭解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1、讓孩子有自己的房間
在國外, 孩子通常有自己的房間, 但並非家家都十分富有。 巴貝羅夫婦及兩個分別是16和14歲的兒女正面對這個問題。 孩子到了這個年紀都渴望有自己的房間。 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跑到外面去才有這樣的空間。 所以在地下室給他們造了房間。 現在, 我們家的地下室常常擠滿青少年,
Advertisiment
青少年渴求單獨生活, 往往會因此變得感情冷淡, 喜歡獨處。 回答問題只說單詞, 避開父母的懷抱, 不肯與父母一起。 有些父母被10歲的女兒避開或推開會感到很難過, 其實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現。 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 儘管孩子想避開父母, 卻不希望父母也那樣對待他們。 他們只想使自己生活並非完全受父母的控制。 “把要說的話寫下來有些專家建議做父母的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出或可能不中聽的話寫下來。
有位母親曾三番五次想跟14歲的女兒討論性方面的問題, 都不成功, 那女孩開始跟男孩子約會了,
Advertisiment
2、不要無所不問
教育孩子是個要不斷協商的過程, 而且不時要重新界定與孩子間的關係, 還必須坦率地溝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引導者, 一個成熟而明白事理、在他們需要幫助時立即伸出援手的人,
Advertisiment
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孩子獨立性需要從小開始培養
1—3歲的孩子對大人所做的事都很感興趣, 加上孩子天生喜歡模仿, 所以當他看見大人在幹什麼他也學著幹什麼。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2、瞭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
與其他動物的成長歷程相比, 人類的成長要經歷較長的依賴期。 在嬰兒期, 孩子甚至還不能將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分辨開來。 一歲左右的孩子, 在邁出人生中獨立行走的第一步時, 心中充滿了好奇和喜悅, 這是孩子身體獨立能力的展示。 隨著年齡的增加, 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 兩歲左右的孩子, 開始可以使用第一個人稱代詞”我“, 這標誌著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並增進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 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的關鍵時期。 這時, 家長要主動為孩子營造環境, 在父母的監護下, 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例如自己進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隨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動協調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歲,就可以鍛煉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後逐漸讓孩子學會收拾床鋪、飯桌等。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則失去了鍛煉的價值。因此,只有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自己孩子的特點,父母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自己孩子發展水準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
3、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從兩歲起,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收拾玩具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裡突然停電,電話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長可借此幫助孩子學會求助,知道應當求助於哪些部門,用什麼方法求助。對於孩子獨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結果無論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贊許,使孩子產生信心。讓孩子感覺到”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
4、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獨立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5、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需要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於幼兒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們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難的。因此,家長的作用就是鼓勵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難,並對孩子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堅持要求讓他自己做。說實在的,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最關鍵的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己。有不少家長一見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往往是立即代勞;還有的家長在孩子遭遇困難時一哭一鬧時,就會立即”心軟“而”妥協“,從而前功盡棄。因此,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應下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孩子有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做手工時,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將作品兩個介面粘在一起,作為父母你是否會立即自己動手幫孩子直接將介面粘起來?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自己動腦筋想一想,要如何將兩個東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膠水?還是用雙面膠或者是透明膠呢?“或者是”你再想想還有哪些辦法更好更快的能把兩樣東西粘起來,又快又牢固呢?“當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啟發下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困難,掌握了粘貼的方法,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幼兒的獨立性會大大增強,而且以後會更加主動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例如自己進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隨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動協調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歲,就可以鍛煉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後逐漸讓孩子學會收拾床鋪、飯桌等。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則失去了鍛煉的價值。因此,只有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自己孩子的特點,父母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自己孩子發展水準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3、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從兩歲起,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漸學會自己吃飯、穿衣、睡覺、收拾玩具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從不會做到逐漸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像模像樣,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因此家長應多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中必需的求助。比如,家裡突然停電,電話不通了,水管停水了,外出迷路了……家長可借此幫助孩子學會求助,知道應當求助於哪些部門,用什麼方法求助。對於孩子獨立做的事,只要是付出了努力,結果無論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贊許,使孩子產生信心。讓孩子感覺到”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
4、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還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孩子只是去執行,那麼孩子的獨立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5、給孩子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需要同時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於幼兒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們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難的。因此,家長的作用就是鼓勵和要求孩子克服困難,並對孩子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堅持要求讓他自己做。說實在的,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最關鍵的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己。有不少家長一見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往往是立即代勞;還有的家長在孩子遭遇困難時一哭一鬧時,就會立即”心軟“而”妥協“,從而前功盡棄。因此,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應下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孩子有克服困難的精神。
在做手工時,孩子不知道要如何將作品兩個介面粘在一起,作為父母你是否會立即自己動手幫孩子直接將介面粘起來?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自己動腦筋想一想,要如何將兩個東西粘在一起呢?是用膠水?還是用雙面膠或者是透明膠呢?“或者是”你再想想還有哪些辦法更好更快的能把兩樣東西粘起來,又快又牢固呢?“當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啟發下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了這個困難,掌握了粘貼的方法,今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幼兒的獨立性會大大增強,而且以後會更加主動的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