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他提出的“社會利益”這個詞, 讓我們能更好地用“社會責任感”這個詞來實現自我價值, 它的原意是指一個人願意真心關心同伴, 並且真誠地想為社會做貢獻。

一個小故事告訴你什麼是“社會責任感”

老大和老二兩個兄弟共同擁有一個農場, 貧瘠的土質和乾旱讓兩兄弟生活過得非常艱難, 但他們一直都平分收成。 老大有一個妻子和五個孩子, 老二是單身漢。 一天晚上, 老大忽然睡不著覺, 他覺得他們這樣的分配是不公平的, 他輾轉反側了一夜。

Advertisiment
他想:“老二沒成家也沒有孩子, 到老了都沒人照顧, 他覺得弟弟應該分的更多些。 於是, 哥哥想出來一個辦法, 他提出給弟弟三分之二的收成, 那樣對他才更公平些。 ”在同一天晚上, 老二也無法安心入睡, 因為他認為哥哥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 均分收成對哥哥是不公平的。 他覺得:“哥哥們對農場付出的勞動也比自己多, 哥哥應該得到比我多一半, 明天我要跟他提出給他三分之二的收成。 ”第二天, 這兩兄弟見面後說出了他們各自認為更公平的打算。 這個小故事十分貼切地告訴我們什麼是社會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年輕人不能理解社會責任感這個概念, 學知識又有什麼用途呢? 

正面管教提出“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想做的事情”原因就在於:如果我們替孩子做太多事情,

Advertisiment
就剝奪了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認可機會, 他們反而認為自己需要別人的照顧, 或者他們“理應”享受這樣的待遇。 如果他們不能如願以償, 就會認為不公平。  

當尋求幫助遭到拒絕的時候, 心裡所產生的落差感會很強烈, 他們就會覺得不可思議, 或者想以某種傷害性或破壞性的行為尋求報復。 當他們尋求報復時, 其實對自己的傷害和對別人的傷害是一樣的, 甚至超過對他人的傷害。  

但現實生活中, 有一些老師和家長太過忙碌, 沒有時間幫助孩子如何培養好的品格而學習社會和生活技能, 卻常常為孩子的不守規矩而感到氣惱。

Advertisiment
太多的大人只是“責備”孩子, 而不是反思他們職責的缺失。 請爸爸媽媽回憶下, 你們為孩子做了多少事情, 僅僅為了圖省事, 而不是為了幫助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感覺到自己的能力?老師們, 你在班級裡做的多少事情是可以由孩子們自己來決定的? 

正面管教提出的促進社會責任感, 可以幫助成人和孩子走出這個惡性循環。 父母和老師常常不知道, 他們為孩子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來能做到的。 他們沒有花時間教孩子學習如何對家庭和班級做出貢獻。 分擔任務會增強孩子們的歸屬感、教給孩子們的生活技能, 並且讓孩子體驗到社會責任感。  

當孩子們進入到家庭生活和幼稚園生活時,

Advertisiment
他們非常想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獲得這種歸屬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就是為家庭或群體中的其他人的幸福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孩子也是社會人, 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 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為基礎的。 但是孩子們又有一個特點, 就是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做著決定, 並形成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或成長的肯定。 當大人們能夠幫助孩子關心並參與他們的活動時, 每個人都將從中收益。  

在家裡或幼稚園中, 鼓勵社會責任感的一種極好方式, 就是分擔家務或參與家人一起做事情。 家長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事務當作教給他們社會責任感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有社會責任感

案例1:在外婆來訪的時候, 5歲的琪琪都提醒外婆滴眼藥水。 當外婆回家後, 琪琪每天晚上都想給外婆打電話, 以便繼續提醒外婆。

案例2:媽媽給亮亮準備漢堡時, 3歲的亮亮在一旁高興地打開包裝吃乳酪片, 並將其放在麵包上。 想像一下當家人說由於亮亮的努力, 他們的漢堡有多麼好吃時, 亮亮會感到多麼的高興。  

這倆個例子都表明社會責任感的問題, 這也是正面管教提出的“社會責任感”起到的作用。 這是能給他人帶來好處的、有意義的參與。 我們家長和老師可以設計出很多這樣的事情讓孩子來做, 不僅教給了他們技能和合作精神, 還為他們提供機會練習與他人如何融洽相處。  

如下是正面管教給大家的一些提示,希望能開闊您的思路。 

3歲 

照顧自己 

自己穿、脫衣服、洗手、脫鞋。 

準備食物 

佈置餐桌(筷子、餐巾)、自己吃飯(用手和勺子)、從小盒子裡倒牛奶、端水果、剝香蕉、攪拌東西。 

做家務 

收拾玩具、在花園挖土、採摘、把自己的髒衣服放洗衣籃子裡。 

4歲 

照顧自己 

選擇要穿的衣服、自己穿、脫衣服(在幫助下)、穿鞋。 

準備食物 

榨果汁、榨果汁、洗菜、揉麵團、倒果汁、在蛋糕上撒糖霜、洗菜、揉麵團、倒果汁、在蛋糕上撒糖霜。 

做家務 

整理床單、插花、佈置餐桌、放文具、踩平廢飲料罐以便回收。 

5歲 

照顧自己 

幫助準備午餐盒、梳頭、洗頭、系鞋帶(在幫助下)。 

準備食物 

切質地較軟的蔬菜(特製工具)、擀麵團、把花生醬塗在麵包上、幫忙制定菜單、做土豆泥。 

做家務 

疊好洗後衣服、照顧寵物、收衣服(在幫助下)、擦玻璃、幫助到商店買東西、擦皮鞋、洗玩具 

 

如下是正面管教給大家的一些提示,希望能開闊您的思路。 

3歲 

照顧自己 

自己穿、脫衣服、洗手、脫鞋。 

準備食物 

佈置餐桌(筷子、餐巾)、自己吃飯(用手和勺子)、從小盒子裡倒牛奶、端水果、剝香蕉、攪拌東西。 

做家務 

收拾玩具、在花園挖土、採摘、把自己的髒衣服放洗衣籃子裡。 

4歲 

照顧自己 

選擇要穿的衣服、自己穿、脫衣服(在幫助下)、穿鞋。 

準備食物 

榨果汁、榨果汁、洗菜、揉麵團、倒果汁、在蛋糕上撒糖霜、洗菜、揉麵團、倒果汁、在蛋糕上撒糖霜。 

做家務 

整理床單、插花、佈置餐桌、放文具、踩平廢飲料罐以便回收。 

5歲 

照顧自己 

幫助準備午餐盒、梳頭、洗頭、系鞋帶(在幫助下)。 

準備食物 

切質地較軟的蔬菜(特製工具)、擀麵團、把花生醬塗在麵包上、幫忙制定菜單、做土豆泥。 

做家務 

疊好洗後衣服、照顧寵物、收衣服(在幫助下)、擦玻璃、幫助到商店買東西、擦皮鞋、洗玩具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父母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可以多與孩子交心,培養樂觀的性格,並積極的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氣餒。 [詳細答案]

  • 4回答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努力用他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跟他一起去驚異、提問、討論,共同做出結論。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

    1、培養孩子自知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緒。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怒哀樂的不同情緒。父母每日抽點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坦白說出自己的感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培養孩子自信 孩子的自... [詳細答案]

  • 1回答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孩子愛上學習,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好玩”。家長要善於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和天賦,只有發揮孩子的優勢才能使其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容易取得成功。其次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要多表揚,... [詳細答案]

  • 3回答

    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1.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許多運動專案,如幼兒體操等,需要幼兒在做運動時排除外界干擾,一心一意想動作要領,利於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培養。 2.能發展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運動有結果回饋及時的特點,這使幼兒能...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