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意到,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對本該是自己處理的事毫無主張, 事事都依靠家長;也有些孩子年齡雖然不大, 卻很自覺。 早上自己按時起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 自己抓緊時間做作業, 向這些家長求教, 我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做法, 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就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一、給孩子空間, 讓他自己往前走
嬰兒當然喜歡生活在母親的懷抱裡, 但是他不能永遠這樣生活。 有這樣一位母親, 孩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了, 送他上學還要費力地背著他走, 直到離學校幾十米遠的地方,
Advertisiment
二、給孩子時間, 讓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長以為, 孩子還小, 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動。 但如果成人完全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安排, 孩子只是去執行, 那麼孩子的自主性就永遠培養不出來了。
有一位父親, 他在孩子3歲多的時候, 就每天給孩子一段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只要不出危險, 孩子可以自己安排做他願意做的事:玩, 看電視, 畫畫, 拼圖, 或者什麼也不幹……無聊了, 他最終還是會主動來找父母,
Advertisiment
三、給孩子條件, 讓他自己去鍛煉
培養孩子用揠苗助長這種違反客觀規律的做法, 肯定是要失敗的, 但採取消極地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 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遵照客觀規律, 積極創造條件, 讓孩子去鍛煉, 這才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正確做法。
有一位母親看到5歲的孩子對洗碗感興趣, 就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板凳, 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特別愛幹活, 想自己洗碗, 可是水龍頭太高, 你夠不到, 媽媽給你準備了小板凳……”孩子興奮地喊著:“謝謝媽媽!”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興地學著大人的樣子去洗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