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當媽媽和寶寶說話時, 常常會不自覺地放慢語速、提高聲調並採用誇張的語氣和簡短的句子。 如何培養孩子說話可以從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開始, 寶寶注視著媽媽, 並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微笑的表情或其他身體語言來作回應。 這種互動一方面有助於加強母子之間的情感連結;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寶寶日後成為一個樂於與人交往的人。 》》這樣讓孩子更聰明
會話互動
剛出生時寶寶的哭鬧大多是由於生理上的原因(如:餓了、渴了、熱了等等), 如果媽媽能用心地記住寶寶哪裡不舒服時會有怎樣的哭鬧,
Advertisiment
在這種模式的互動中, 媽媽要對寶寶的任何非言語反應作出回應, 就好像寶寶確實在和你對話一樣。 如果寶寶對你的反應一時不理會, 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會兒或借助於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途徑, 使寶寶產生反應。 隨著寶寶慢慢長大, 你可以相應地提高要求, 鼓勵寶寶主動地作出更趨近于正常言語活動的反應。 3個月時, 媽媽可以把寶寶作出的任何反應都當作對自己的回應;慢慢地,
Advertisiment
鼓勵探索
大約6個月時, 由於視覺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發展, 寶寶不再滿足于和媽媽面對面的兩人互動, 開始對外界物體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這時媽媽可以改變策略, 在洗澡、吃飯、遊戲、看圖等日常活動中, 和寶寶共同注意、探索外界事物, 一方面可以鼓勵他參與到人際間的互動活動中, 另一方面也可幫助他學習一些日常用語。
激發興趣
在教寶寶學習詞語的過程中, 媽媽常常會採取一種干擾性的方式:就是任意地指著周圍的某個東西,
Advertisiment
語言刺激
一般來說, 8到10個月, 寶寶開始理解詞語了, 8個月時能夠對“爸爸”、“媽媽”、自己的名字以及某些常用詞作出反應, 11個月時, 寶寶理解的詞語一般可以達到50個左右。 因此在寶寶的日常活動中(如:吃飯、洗澡及遊戲), 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寶寶語言發展的實際水準, 適時地提供一些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語言刺激,
Advertisiment
以寶寶喜歡的遊戲——騎馬為例, 開始時寶寶可能是完全被動的, 他只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 任由爸爸搖晃著。 玩過幾次之後, 爸爸可以逐漸提高要求, 引導寶寶主動地參與到遊戲中來:由原來只是輕微地搖晃寶寶, 變成動作幅度大、來回地搖晃。 這時, 重要的是爸爸要觀察寶寶的反應(是快樂, 還是害怕), 然後再決定是否增大動作幅度。 在整個遊戲中, 開始可以由爸爸說話, 慢慢地, 爸爸可以省略幾個詞, 並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 這種會話式的互動遊戲, 不僅能讓寶寶習得相應的詞語, 也使他逐漸明白了交流是怎麼進行的。
總之, 寶寶的語言發展離不開適當的語言環境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