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才藝潛能>正文

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美術欣賞

如何培養學前兒童的美術欣賞

考慮到低幼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對兒童的藝術素質要全面培養的要求, 每次的欣賞活動都要與相應的操作活動相結合, 使整個活動有靜有動, 有視覺體驗也有操作經驗。 這樣, 欣賞帶動了創作, 創作又反過來可以加深欣賞的體驗, 兩者互相促進, 相得益彰。

一般來說, 一次完整的美術欣賞活動可以考慮以下幾個環節:

1、整體感覺, 自由地談論

美術欣賞教育是一種給兒童以豐富而復雜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動。 在這種特殊的精神活動中, 兒童要獲得各種各樣的心理感受,

Advertisiment
把認知對象變為情感體驗的對象。 對藝術品的初步印象, 是兒童進入美術欣賞的第一步, 這一步應把兒童鮮活的個人體驗放在優先位置, 由此出發再來討論其他問題。 如在米羅《哈里昆狂歡節》的欣賞活動中, 教師剛出示這幅作品, 兒童就情不自禁地發出一片“哇!......”的驚呼, 他們有的瞪大雙眼, 有的興奮地晃動著身體, 有的大聲叫著“真漂亮!”顯然, 他們是被畫面鮮艷豐富的色彩、各種奇特的、不規則的圖案所吸引住了, 這便是他們對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這是未被教師修正過的最原始最真實的直覺體驗, 它伴隨一種創造性知覺活動和思維活動, 是兒童產生審美愉悅的重要源泉。 面對兒童的這種表現, 教師如果選擇制止、阻攔甚至訓斥兒童的隨意和不守規矩的態度,
Advertisiment
就會挫傷兒童的積極性, 妨礙兒童良好的情緒體驗和審美心境的形成。 兒童在欣賞藝術品的瞬間, 他們把所看到的、感覺到的和體驗到的東西往往都匯集在了一起, 表現出特定表情、姿態、動作和聲音, 他們的思維奇跡般地活動起來, 這是一件好事。 此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和激發兒童的表現欲, 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還可以和兒童一起作出真實的反應, 拉近與兒童的距離。

2、要素識別及其形式關系分析

兒童欣賞美術作品, 不僅要獲得對作品的內容、主題、題材等的認識, 更重要的還要逐漸養成能夠透過畫面所描繪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內容, 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潛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習慣和能力。

Advertisiment
這一步可以以老師“你看到了什么”的提問為線索, 引導兒童發現作品的點、線、形、色等要素。 要放手讓兒童認真觀察, 自由討論, 一開始兒童可能會主要仿照于從作品描繪的具體事物, 或這些點、線、形、色所構成的東西“像什么”的角度來觀察和感知。 如在《哈里昆狂歡節》這幅畫中, 幼兒說出他們看到的具體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魚、小提琴、太陽、梯子、小貓、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種。 兒童能從這幅抽象畫中看出這么多東西來, 說明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 思維是活動的, 這是兒童欣賞能力發展的良好開端, 但這還主要是一種日常知覺而非審美知覺。 在討論中孩子們還提到他們看到了“線條”,
Advertisiment
紅、共同、藍等各種“色塊”, 各種形狀等, 這是一些屬于形式語言的東西, 是徒刑藝術的魅力的本體所在, 是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著意引導兒童把握的。 在識別了線、形、色等要素之后, 有時甚至在識別這些要素的過程中, 這些要素與要素之間所形成的關系, 它們所表現的情感和蘊含的意味, 自然便會成為兒童感受和談論的主要內容。 如在欣賞《哈里昆狂歡節》時, 幼兒不僅談到小提琴正發出美妙的聲音, 梯子上有個耳朵, 還談到梯子上的耳朵在聽好聽的音樂。 當談到畫面中用的最多的顏色是紅色時, 幼兒的感受是感覺很暖和, 很高興, 自己也想像小動物們一樣跳舞。

3、回到整體, 較深入地討論作品給人的感覺

Advertisiment

這是又一次的整體感受。 它建立在兒童對作品的各種要素及其美學意味的深切感受和講座之上, 它與第一印象時相比, 應該是更深刻的。 這一步也可以通過給作品命名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命名的方式來進行, 因為兒童對作品的命名往往能夠反映他們對作品的總的感覺, 而考慮取名字的理由則能幫助他們整理和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這些感受和思考過程, 這里既是有直覺的、感受的東西, 也夾雜了理性的、邏輯的東西。

從以上一次欣賞活動的幾個環節中不難看出, 在教師引導下, 兒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經歷了一次“整體——部分——整體”的整體感受, 然后進行部分分析和感受, 最后再回到整體, 這是符合美術欣賞的一般規律的。

4、創作

兒童對美術欣賞中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認識還可以經由藝術創作來獲得。這是在幼兒對欣賞的傷口進行心理回憶,并進行討論、構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欣賞《哈里昆狂歡節》后,兒童以色紙剪貼的方式表現植物、小動物盡情狂歡的情景,創作時教師盡可能提供多種媒介和材料供兒童自由選擇,使兒童能夠自由地運用媒介和材料進行創作。事實證明,這種鼓勵兒童會把欣賞的經驗結合起來,或學習借鑒畫家的作畫方式和表現手法,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描繪作品所表現、傳達的情感等操作方式非常有助于幼兒對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5、作品評議

創作之后的評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整個活動的必要和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另外一種欣賞活動。傳統的評價多是由教師選擇和一一出示兒童的作品進行點評,評論這個兒童畫得干凈,老師喜歡,那個兒童畫得不對,應該改正,等等。這是一種成人中心的評價方式,這不利于兒童在活動中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我認為,評議應以幼兒的自我介紹及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先畫完的兒童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進行展示,并小聲地互相談論和評議;整個創作活動結束后可以請小朋友們手背后自由走動,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而不說是最好的)一件介紹給大家;也可以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便于兒童把對名作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們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來,也使兒童有一種自豪的體驗和成就感。

4、創作

兒童對美術欣賞中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認識還可以經由藝術創作來獲得。這是在幼兒對欣賞的傷口進行心理回憶,并進行討論、構思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欣賞《哈里昆狂歡節》后,兒童以色紙剪貼的方式表現植物、小動物盡情狂歡的情景,創作時教師盡可能提供多種媒介和材料供兒童自由選擇,使兒童能夠自由地運用媒介和材料進行創作。事實證明,這種鼓勵兒童會把欣賞的經驗結合起來,或學習借鑒畫家的作畫方式和表現手法,或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描繪作品所表現、傳達的情感等操作方式非常有助于幼兒對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5、作品評議

創作之后的評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整個活動的必要和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另外一種欣賞活動。傳統的評價多是由教師選擇和一一出示兒童的作品進行點評,評論這個兒童畫得干凈,老師喜歡,那個兒童畫得不對,應該改正,等等。這是一種成人中心的評價方式,這不利于兒童在活動中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我認為,評議應以幼兒的自我介紹及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先畫完的兒童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進行展示,并小聲地互相談論和評議;整個創作活動結束后可以請小朋友們手背后自由走動,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而不說是最好的)一件介紹給大家;也可以輪流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便于兒童把對名作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們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來,也使兒童有一種自豪的體驗和成就感。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兒童如何培養逆商?逆商有什麼用?

    人腦的發育在6歲以前已完成90%,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過分包辦就會束縛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採取消極的方式;反之過分干涉,不讓他動這幹那,孩子在過分的保護和管制下,當獨自面對問題時... [詳細答案]

  • 5回答

    兒童如何培養獨立性格?

    其實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想培養小孩獨立些。那麼你應以下方面,多下些功夫才可以啊:1:生活:吃喝拉撒都要訓練,要小孩自己的事自己做,若他不會的,你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但是不能什麼都幫他做完,這是一個很錯... [詳細答案]

  • 6回答

    兒童樂觀性格如何培養?

    從你的情況來看,你應多些培養你小孩的樂觀性格才可以啊,這樣才有利於小孩有好的樂觀性格啊。那麼,你可以這樣培養一下你小孩才可以啊:1、鼓勵孩子多交朋友。2、教會孩子與人融洽相處。3、讓孩子愛好廣泛。4...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培養兒童堅強的性格?

    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想培養你小孩堅強的性格,那麼,你可以通過這樣來培養你小孩:1:讓孩子學會生活,把握自己,家長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軟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詳細答案]

  • 6回答

    如何培養兒童良好的性格?

    其實想培養小孩有良好的性格,你就需要從小開始來培養他才可以啊。1:嬰兒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她,否則等他/她長大了,會處理不好和周圍人之間的關係的。孩子的好奇心強,一定要盡力滿足他...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