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培養寶寶安慰行為能力_孩子安慰行為的教育

養生之道網導讀:

我們的生活總是有失意和不順的時候, 當我們感到壓抑的時候, 如果擁有安慰的話, 那麼在心理上我們都會減輕負擔。 培養孩子的安慰能力, 就是孩子提高情商。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安慰行為能力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如何培養孩子的安慰行為能力?

Advertisiment

一、安慰行為對寶寶的未來有什麼意義?

安慰行為對寶寶順利融入社會、協調人際關係至關重要。 安慰行為能力發展好的孩子, 富有同情心, 能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個性, 成年後能更好地融入社會,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倘若只重視寶寶智力的發展、知識的學習, 忽視了其親社會行為的教育與引導, 則會導致孩子的不良個性, 不利於其身心健康。

1—1.5歲是兒童安慰行為能力發展的第一個關鍵期。 因此, 父母要在這個階段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安慰行為能力。

二、如何培養寶寶的安慰行為能力?

Advertisiment

1、在遊戲中培養。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遊戲是培養兒童高級情感的最好途徑。 如:在“學做事”的遊戲中, 由孩子扮演爸爸、媽媽、寶寶等各種角色, 享受做大人的“特權”, 扮爸爸媽媽的, 要做大人應幹的事, 打掃衛生、做飯、上班……而扮演寶寶的把平時的拖拖拉拉、撒嬌也認認真真地表現出來。 “爸爸”、“媽媽”覺得“寶寶”真難管。 這種轉換角色的遊戲, 讓孩子很容易地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理解、體諒自己的爸爸媽媽, 愛父母的感情也會由此加深。

2、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機培養。

從日常生活小事入手, 隨機對寶寶進行同情心的教育, 從而把一時的、個別的, 短暫的同情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化的品質。

3、在榜樣模仿中培養。

Advertisiment

安慰行為並不是說可以強行灌輸的, 而是要逐步逐步地培養。 要讓寶寶自然而然地模仿安慰行為, 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滲透, 漸而從外在行動到內心, 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爸爸媽媽是寶寶的第一任教師, 因此, 父母應該先樹立好榜樣, 以自身的良好行為去感染出寶寶的美麗心靈。

三、批評孩子的注意事項

1、批評孩子一定要客觀, 實事求事, 就事論事。 告訴孩子他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説明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 所犯錯誤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父母的感受如何等, 千萬不要誇大孩子的錯誤, 比如孩子有幾次把屋里弄得很亂, 批評孩子時就不能說孩子總是把屋子弄得很亂。

2、有的家長批評孩子時嘮嘮叼叼說個不停,

Advertisiment
卻說不到要點上, 盡說一些廢話和孩子反感的話, 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於是索性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批評的話不在多, 要言簡意賅, 恰到好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