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念是來自人類觀察感知到的自然時間或物理時間。 人類的時間觀念主要來源於觀察到的自然運動(含天體運動)和人文運動(含歷史進程)的有序性, 來源於此等有序運動的節律性或 律動性。 從小樹立寶寶的時間觀相當的重要, 對寶寶的將來很有幫助, 切忌, 不要讓寶寶養成磨蹭的性格。
幼兒的時間觀念很模糊, 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 理解其含義, 對孩子來說, 無疑是必要的。 當孩子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後, 孩子也許會更規矩些。 當寶寶有一些要求時, 媽媽經常告訴他“吃過午飯”、或“等爸爸回來”“午睡之後”等等以作為時間的概念。
Advertisiment
掌握時間概念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時間觀念對於幼兒適應集體生活以及未來的學校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 應該從小開始, 甚至可以從母親懷孕開始, 一直培養到成年, 但各年齡階段的培養要求和方式不同, 在3歲前早期教育階段就要抓緊培養。 在此之中, 規律的生活十分重要。
胎兒期:孕婦應讓胎兒在胎內的生活有規律,
Advertisiment
初生到1歲:新生兒出生1個月後對新環境逐步適應, 就會隨母親為他的生活安排而產生了初步的時間觀念, 養成按時睡眠, 按時吃奶, 按時要人抱起逗樂, 而逐步在新環境中調節好生理節律, 使“生物鐘”按時走。 隨著月齡的增長, 嬰兒也逐步感知時間的概念, 到了吃奶的時間會哭著表示肚餓了, 吃完奶後間隔一定的時間排出尿, 會哭著要母親調換尿布。 當他睡足、吃飯以後就哭著要求母親抱起逗樂, 玩累了就會在規定的時間自動入睡。 若是母親沒有時間觀念, 不按規定時間安排嬰兒的生活,
Advertisiment
1歲至2歲:這時期孩子的動作發展已能自由行走, 雙手會做點小事情, 並能用簡單的詞來補充動作的不足表示自己的心願。 父母可以指示他用動作和語言來培養時間觀念。 例如:每到清晨醒後, 孩子會爬起來要求起床、穿衣;隨後指著毛巾要洗臉、洗手;走到桌邊要吃早餐。 到了時間要上托兒所, 母親上班了會揮手表示再見, 晚上累了會走到床邊要睡覺。 這種時間觀念形成後, 孩子會逐步變得不需成人每次教, 而自然的會去做, 以後就會養成做事遵守時間, 不拖拉的好習慣。
要給寶寶固定睡覺時間, 睡覺的時間越固定, 孩子們越容易執行。
Advertisiment
2歲到3歲:孩子已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要求, 這時應該讓他接受時間刺激來鍛煉他的語言能力。 例如:教孩子每天早上7點鐘按時起床、7點半吃早點, 8點鐘上托兒所, 下午4點或5點接他回家, 6點或6點半吃晚飯, 晚上8點半上床睡覺。
Advertisiment
家長一定要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會逐步變得不需成人每次教, 而自然的會去做, 以後就會養成做事遵守時間, 不拖拉的好習慣。 從小就對時間概念重視起來, 只有孩子思想上有了時間觀念就不會做事“慢吞吞”、“拖拖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