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寶寶自己動手用餐?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說話、走路、自己動手吃飯的早晚取決於每個人的具體發育情況。 這的確跟孩子的發育有很大的關係, 但早期教育對孩子說話、走路、自己動手也能產生很重要的積極作用。 今天我們來瞭解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呢?>>>家中嬰兒早教重在開發智力

怎麼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呢?

前置準備期

從孩子滿五、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 就是為培養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 應該什麼都不會;實際上, 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

Advertisiment
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展期, 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 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的好奇;因而在一邊餵食副食品時, 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 甚至是協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 對奠定孩子日後自己吃飯, 會有相當的效果。

實際誘導期

孩子滿周歲後, 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 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 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裡, 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 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 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囉, 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吃的很完美", 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裡準備,

Advertisiment
孩子在這段時期裡, 會吃得全身"髒兮兮"、"糊沙沙"的狀況, 是在所難免的。

食物的準備

將食物佈置化:為孩子預先準備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當然是促使孩子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專家表示, 除了香氣、口感及營養的考慮外, "色"的應用是相當重要的;因而她建議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 不妨將食物"佈置化"。 例如:做各種色澤的顏色飯(分別可用胡蘿蔔、綠色蔬菜、番茄等攪成泥後拌飯, 就可成為澄色飯、綠色飯及紅色飯);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樹(以小碗盛飯後, 將碗中的飯倒置於餐盤上, 並插上一株小綠花菜, 作成小山丘狀), 都是不錯的方法。

一次給少量:一次給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 也是食物準備的要點之一,

Advertisiment
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成就感;所以專家建議, 以多次"給予"的方式, 並再加上言語的鼓勵(如:哇!爸爸才吃兩碗, 可是你吃了三碗耶!你好棒喔!)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 就會喜歡吃飯了。

環境的準備

餐具的準備:準備一份孩子喜歡的餐具, 也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好感。 假如能帶孩子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 將會有更好的效果;至於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 目前市面上的種類非常多, 但基本上還是以"平底寬口"為佳。

餐墊、報紙的準備:前面已經提過, 讓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 是絕對不可能保持"整潔美觀"的, 所以事前準備吃飯用的圍巾;並在餐桌上加餐墊, 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鋪設舊報紙,

Advertisiment
可是非常重要的。

時間的準備

給予預留時間:當你正認真在作一件事時, 相信也不喜歡被打斷吧!同理可證, 假如孩子正興致衝衝地在玩遊戲或是看卡通時, 你卻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 自然孩子對於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故應該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孩子:"在十分鐘就開飯囉!"或是告訴孩子:"卡通演完就要吃飯了"的方式, 讓孩子有時間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