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 由於受接受式教育觀的影響, 教師一般採用“講解演示——告知結果——反復訓練——記住結果”的教學模式。 這種接受式教學, 把幼兒看成知識的容器, 幼兒很少有參與思考、探究的餘地, 迫使幼兒依賴教師, 失去了自主性, 同時也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性, 不利於幼兒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對孩子來說, 外部世界是一個神秘未知的世界, 根據皮亞傑的理論, 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以活動, 特別是探究式活動為仲介的。 然而我們的教育為了“高效率”的目的, 經常奉行一個簡單化的教育方式——告訴,

Advertisiment
忽視了孩子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探究。 因此, 在幼兒科學教育中, 如何引導幼兒自主探究, 應成為我們共同關注、共同探討的問題。

一、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讓孩子親自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 體驗發現的樂趣。

幼兒周圍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有趣的科學現象, 它們具體、直觀、生動, 時刻都吸引著幼兒, 激發起幼兒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教師要善於發現這些有趣的科學現象, 為幼兒創造條件, 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實際參加探究活動, 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和經驗, 體驗發現的樂趣。 在一次數學活動中, 我發現幼兒對教學用的磁性教具非常感興趣, 下課時, 他們把這些磁性教具在黑板上重複地貼上去, 取下來,

Advertisiment
不停地擺弄。 於是, 我組織了一次《有趣的磁鐵》的科學活動, 為幼兒準備了大小不同的磁鐵, 還給他們提供了紙、積木、石子、塑膠及鐵制玩具、迴紋針等材料, 讓幼兒去玩磁鐵, 去發現磁鐵的秘密。 最後, 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 知道了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起, 什麼東西不能被磁鐵吸起, 有的幼兒還發現了磁鐵相互排斥的現象。 我及時認可了他們操作、觀察、分析後得出的結論, 孩子們感到特別的高興, 而成功的喜悅又會激起他們更高的探究熱情, 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讓探究成為幼兒學習科學的基本方式。

現代教育的任務不再僅是教人以知識, 授人以學問, 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習者正確的學習方法,

Advertisiment
教會他們如何學習。 幼兒學習的基礎是幼兒的理解, 而理解的重要條件是靠幼兒的自身探索, 盡可能地置身于自然和社會的客觀世界中親歷親為, 從探索中發掘知識。 幼兒學習科學的過程具體表現為:在直接感知、觀察、擺弄、操作物質材料中學習, 在主動狀態下學習, 在操作過程中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多種多樣的發展。 從本質上說, 幼兒學習科學的過程, 是認知的、運動的、情感的、社會的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過程。 自主探究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 幼兒聽;教師示範, 幼兒模仿”的做法, 讓幼兒通過親身的操作和體驗, 學習知識, 豐富經驗, 獲得發展。 因此, 自主探究應成為幼兒學習科學的基本方式。

要使自主探究成為幼兒學習科學的基本方式,

Advertisiment
教師要樹立自主教育觀。 自主教育觀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為施教的前提, 認為人的成長取決於人的自我實現能力。 教師只有樹立自主教育觀, 才能有效地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究, 讓自主探究成為幼兒學習科學的基本方式, 才能改變過去教師是知識的權威, 幼兒只有通過教師的灌輸才能學到知識的狀況。 尊重幼兒的主體性, 淡化強制與約束, 更多地給予幼兒啟發、引導和鼓勵, 盡可能多地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提供機會, 讓幼兒能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進行探究。

二、創設自主探究的環境

(一)在探究過程中, 要允許幼兒出錯。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受到其原有經驗的影響, 她們在探究認識事物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是不合乎成人邏輯的想法和做法,

Advertisiment
但在幼兒已有經驗和認識結構上卻是合理的, 是合乎他自身邏輯的。 幼兒對事物及其關係的認識和解釋往往只是根據具體接觸到的表面現象來進行, 而且帶有主觀性和泛靈論的特點。 教師要善於判斷幼兒錯誤背後的真正原因。 教師要給予幼兒出錯的權利, 並把幼兒的錯誤作為瞭解他思維的認識水準的線索。

在幼兒出錯時, 教師不要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而追問幼兒。 因為追問會使幼兒變得謹小慎微, 只敢說教師認為正確的東西。 有部分膽小、內向的幼兒, 會怕再次出錯, 而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 使幼兒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師不接納幼兒的錯誤對於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都是不利的。 教師從幼兒那裡得到的回答總是成人式的,沒有敢於作出誠實回答的勇氣。幼兒不會顯露出他的真實想法和觀點,教師也瞭解不到幼兒的真實認知水準,更無法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對於幼兒來說,他很快就學會了懷疑自己的能力,而相信正確的答案只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中,他們開始從教師那裡,而不是從探究結果的事實中尋找答案。

(二)要正視幼兒的“破壞性”行為。

(三)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突出特點。在一日生活中,幼兒會產生很多疑問,提出很多問題。只要留心,我們還會發現,幼兒最初關心的問題都是與自然環境有關:“天為什麼是藍的?” “為什麼會下雨?”“樹葉為什麼會落下來?”……幼兒的這些問題和疑問,都是幼兒學習科學的起點,科學探索要依靠問題的不斷推動。

作為教師要讓孩子感到你對他們提問的重視、讚賞和鼓勵。當幼兒提出一個問題時, 無論你是不是很忙,知不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責或回避、岔開他們的問題。孩子們所提的問題,有時教師也不知道答案,有時知道答案又不知如何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話來回答。這時,我們怕在孩子面前丟面子,會斥責或回避。屢次得到消極的回饋後,幼兒會感到老師不喜歡他提問,幼兒的問題會逐漸減少,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和興趣也會減少。教師要為孩子們創設一種鼓勵提問的氛圍,使孩子們感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

三、讓幼兒自主選擇探究主題、探究方式和活動材料

(一)引導幼兒自主決定探究主題。

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制定探究主題,可調動幼兒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以往的科學探究中大多是教師定好探究主題,讓幼兒圍繞主題進行探究在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會經常發現有一部分幼兒游離于活動之外,自己玩自己的,不參與活動。究其原因, 只有一點,幼兒對教師制定的探究主題不感興趣。引導幼兒自主決定探究主題,教師能瞭解幼兒真正想知道和瞭解的知識,就能從幼兒的內在需要出發,引導他們進行探究。

(二)引導幼兒自主決定探究方式。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有權選擇探究活動的方式,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給予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在一次物體的沉浮教學中,我為幼兒準備了水、積木、橡皮泥、鐵釘、紙等材料,讓幼兒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浮起來的物體沉下去。幼兒拿到材料後,積極地進行探索嘗試有一名幼兒把鐵皮拿起來,輕輕地放在水面,可鐵皮落下去了。他又把鐵皮變彎放入水中,還是落下去了。最後把鐵皮做成了船,放入水中,終於浮起來。他又嘗試著將鐵釘放入船內,鐵釘也浮起來了。在反復操作嘗試後,幼兒知道了物體沉浮的原因。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究,雖然可能失敗,但他們同樣會獲得知識和經驗。

(三)讓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位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這是《綱要》對科學教育的要求。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幹什麼,不僅有利於幼兒利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方式和想法解決問題,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助於他們把自己看成一個能產生思想,能支配時間的人,一個行動者和能解決問題的人,能使他們產生一種想要進行發現的要求。

教師從幼兒那裡得到的回答總是成人式的,沒有敢於作出誠實回答的勇氣。幼兒不會顯露出他的真實想法和觀點,教師也瞭解不到幼兒的真實認知水準,更無法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對於幼兒來說,他很快就學會了懷疑自己的能力,而相信正確的答案只存在于教師的頭腦中,他們開始從教師那裡,而不是從探究結果的事實中尋找答案。

(二)要正視幼兒的“破壞性”行為。

(三)要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

好奇好問是幼兒的突出特點。在一日生活中,幼兒會產生很多疑問,提出很多問題。只要留心,我們還會發現,幼兒最初關心的問題都是與自然環境有關:“天為什麼是藍的?” “為什麼會下雨?”“樹葉為什麼會落下來?”……幼兒的這些問題和疑問,都是幼兒學習科學的起點,科學探索要依靠問題的不斷推動。

作為教師要讓孩子感到你對他們提問的重視、讚賞和鼓勵。當幼兒提出一個問題時, 無論你是不是很忙,知不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責或回避、岔開他們的問題。孩子們所提的問題,有時教師也不知道答案,有時知道答案又不知如何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話來回答。這時,我們怕在孩子面前丟面子,會斥責或回避。屢次得到消極的回饋後,幼兒會感到老師不喜歡他提問,幼兒的問題會逐漸減少,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和興趣也會減少。教師要為孩子們創設一種鼓勵提問的氛圍,使孩子們感到他們能提問,可以提問,有權提問。

三、讓幼兒自主選擇探究主題、探究方式和活動材料

(一)引導幼兒自主決定探究主題。

教師引導幼兒自主制定探究主題,可調動幼兒參與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以往的科學探究中大多是教師定好探究主題,讓幼兒圍繞主題進行探究在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們會經常發現有一部分幼兒游離于活動之外,自己玩自己的,不參與活動。究其原因, 只有一點,幼兒對教師制定的探究主題不感興趣。引導幼兒自主決定探究主題,教師能瞭解幼兒真正想知道和瞭解的知識,就能從幼兒的內在需要出發,引導他們進行探究。

(二)引導幼兒自主決定探究方式。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有權選擇探究活動的方式,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給予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在一次物體的沉浮教學中,我為幼兒準備了水、積木、橡皮泥、鐵釘、紙等材料,讓幼兒想辦法讓沉下去的物體浮起來,讓浮起來的物體沉下去。幼兒拿到材料後,積極地進行探索嘗試有一名幼兒把鐵皮拿起來,輕輕地放在水面,可鐵皮落下去了。他又把鐵皮變彎放入水中,還是落下去了。最後把鐵皮做成了船,放入水中,終於浮起來。他又嘗試著將鐵釘放入船內,鐵釘也浮起來了。在反復操作嘗試後,幼兒知道了物體沉浮的原因。幼兒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究,雖然可能失敗,但他們同樣會獲得知識和經驗。

(三)讓幼兒自主選擇操作材料。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位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這是《綱要》對科學教育的要求。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幹什麼,不僅有利於幼兒利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方式和想法解決問題,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助於他們把自己看成一個能產生思想,能支配時間的人,一個行動者和能解決問題的人,能使他們產生一種想要進行發現的要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