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幼兒自我意識

1 如何培養幼兒自我意識

1、在日常生活中, 本著“大人放手, 孩子動手”的原則,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 有一些家長怕累著孩子, 怕孩子做不好, 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 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一些家長認為, 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 因為小孩長大自然就會。 其實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 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 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 久而久之, 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 所以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 孩子動手”的原則,

Advertisiment
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後, 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讚賞, 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 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 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 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幼兒的好奇心, 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提的問題過於幼稚而加以嘲笑, 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隨著家教觀念的更新, 有一些具有現代家教觀、教子有方的家長, 注意創造機會, 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科學家、發明家成長的故事, 以激勵孩子從小立志, 培養孩子對學習新知識、探索新問題的興趣。

Advertisiment

3、創造機會, 感受挫折, 培養幼兒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家長經常說孩子主意不好, 應該聽大人的, 實際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 他有自己的看法, 自己的認識, 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培養他自己拿主意。 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賴性強, 缺乏進取心和毅力, 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給成人。 這大多是成人嬌慣、包辦代替的結果。 那麼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 大人應給孩子創造機會, 培養孩子自己做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讓他在嘗試的過程中感受失敗, 碰釘子, 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 你的一舉一動, 還有你的品質, 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 所以, 先從你自己獨立自主做。

Advertisiment

2 培養幼兒自我意識的好處

1、培養了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

在這項活動中, 能力弱的幼兒得到了表現的機會, 能力強的孩子意識到了競爭的危機。 而老師和家長對孩子適時的鼓勵、評價, 也促進幼兒克服了自卑和自滿的心理。 無論哪個孩子的進步或退步, 都通過這項具體的活動, 讓他做出反思從而得到良性迴圈的發展, 提高了幼兒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2、全體幼兒樹立自信心、榮譽感

在這項活動中, 我們給能力弱、協調性較差的幼兒提供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平臺。 剛開始, 有的幼兒比較膽怯, 動作不到位, 通過一至二周的調節, 有了極大的進步, 同時, 每位幼兒也意識到了我班的與眾不同(因為其他班是老師領操)。

Advertisiment
作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人人都努力認真, 以班級榮譽為自己的榮譽, 增強了本班幼兒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3、老師能抽出時間接待家長

早操時間也是幼兒來園時間, 相對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同時, 有的來的晚的家長或許有事需要和老師溝通、交流。 如果老師在領操, 家長就只能等待或因為時間急而匆匆離去。 而請幼兒領操, 則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使老師有精力接待家長。 同時, 又顧及了全班幼兒, 發現問題能及時解決。

3 培養幼兒自我意識家長應該怎麼做

1、通過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體驗成功感自豪感, 確認自我價值。

2、 營造一個良好家庭心理環境,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評價自我,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繼而發展到正確評價他人。

3、 正確地性別教育, 使孩子確定認可自己的性別角色。

4、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加強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與理解, 調控自己的行為, 增加自我控制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