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兒童生活的社會空間主要是學校和家庭,
在學校裡,
他們接觸最多的對象是老師和同齡群體。
因此,
引導弱智兒童處理好人際關係,
就必須從處理好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入手。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學校環境裡,
老師在弱智兒童心目中佔有獨特的重要地位,
教師對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直接影響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因此,
作為弱智兒童教育教師要熱愛、尊重每個孩子,
多一些愛心、細心、耐心和童心。
對待那些性情活潑、開朗、交往能力強的孩子要給予充分的讚揚和肯定,
促進他們進一步的發展。
Advertisiment
2、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孩子入校以後接觸最為頻繁的物件是他們的同齡夥伴, 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其社會化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講, 更勝於他們與成人之間的交往。 因此, 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創設有利於孩子交往的客觀環境,
Advertisiment
(1) 教學活動
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需要教師在各領域的教學中, 有意識地結合平時孩子交往中發現的問題, 利用教材進行教育, 並通過一些交往的情境, 讓孩子分別處於不同的位置, 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特定的情景中去辨別、體驗、理解、感受他人的情感。 如, 根據某些孩子想獨佔玩具而爭吵打鬧的現象, 教師可以提供或自編一個“玩具哭了”的角色故事, 組織孩子扮演角色並討論:玩具壞了怎麼辦?想玩的玩具只有一件, 大家都想玩怎麼辦?協商的語言怎麼講?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請經常爭搶玩具的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讓他懂得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Advertisiment
(2) 日常活動
在日常活動中, 教師要為孩子提供大量的活動材料, 並有意識地提供些需要與別人共同協作才能玩的環境。 如棋類、角色遊戲、表演劇等材料, 教師引導孩子自由組合, 自選活動內容, 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主動參與活動, 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活動中逐漸培養交往意識, 學會與小夥伴友好交往的技能。
教師在組織日常活動時, 要注意觀察瞭解孩子活動時的情況, 恰當地引導, 成為他們活動的參與者和協調指導者, 促進孩子友好交往, 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當出現矛盾時, 請同伴與當事人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老師盡可能不要直接干涉,
Advertisiment
3、家園同步教育, 強化交往能力
教師要注重與家長的聯繫, 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使家庭和學校形成教育培養的合力。 為孩子在家庭創設良好的社會交往環境, 進一步培養與強化孩子的交往能力。
(1) 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
教師可以通過親子活動、家長會等形式,
Advertisiment
(2)指導家長創設良好的社交環境
教師可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從家庭
走向社會,
擴大孩子的社交範圍。
例如,
每週帶孩子到親戚朋友家串門一次,
帶孩子外出購物或郊遊,
指導孩子獨自招待來訪的客人,
鼓勵孩子購買日常用品,
買門票,
問路等,
另外,
教師可以要求家長教孩子使用現代通訊工具與熟悉的人進行交往。
如,將老師和同學的電話號碼制訂成一個小本子,當自己因故不能上學時,可以自己打電話向老師請假;當同學生病時,打個電話問候一下;過節了,同學互相打電話祝福。
只要教師和家長密切配合對弱智孩子進行教育和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社會交往活動,弱智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逐漸的強化和提高。
只要教師和家長密切配合對弱智孩子進行教育和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和社會交往活動,弱智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逐漸的強化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