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增強孩子的“等待耐性”?

週末, 我們一家三口去飯店吃飯, 等了一會兒還沒上菜。 兒子有點兒不耐煩, 跟我小聲嘟囔:“爸爸, 還沒有菜啊!”我安慰他:“人這麼多, 咱再等等。 ”又等了一會兒, 恰好一位服務員端著一盤菜向我們走來, 兒子以為是我們的, 誰知服務員徑直送到下一桌。 兒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邊哭邊喊:“我要吃飯……”一時間我十分尷尬, 攬過兒子安撫:“別哭, 別哭……”兒子耐性差, 等到“崩潰”並非這一次。

有一天, 我帶兒子去超市買遙控小汽車。 他選中一款後, 服務員卻說, 那款遙控汽車就剩那一輛了, 因為有損毀, 不能賣, 過幾天會上新貨。

Advertisiment
服務員本是好意, 可兒子非要當時買, 還說那位服務員是“壞阿姨”。

我曾以為, 小孩子都像我兒子一樣沒有耐性。 有一天, 有個孩子的表現讓我明白,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不願等待。

那天, 同事大李和我一起去新華書店辦事, 大李還帶著兒子小冬。 到了書店, 小冬自己找書看, 我和大李則跟書店女經理洽談。 過了一會兒, 小冬拿著一本漫畫書走過來, 拉拉爸爸的衣襟說:“我想買這本書。 ”大李接過書放到一邊, 說:“剛買過一本漫畫書, 想再買, 得等幾天。 ”書店經理有些意外, 拿起那本書遞給小冬說:“寶貝兒, 喜歡這本書就拿去, 阿姨送給你。 ”

小冬接過書, 看著爸爸。 大李堅持自己的決定, 說:“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不禮貌, 過些日子爸爸給你買。

Advertisiment
”小冬沒有崩潰, 更沒有哭, 而是很有禮貌地說:“謝謝阿姨!過幾天我爸會給我買。 ”然後把書送回了書架。

事後我向大李請教:“小冬要買書, 你不給買, 他不哭不鬧, 怎麼這麼聽話?”大李說:“我平時用‘期望等待法’培養他, 就是不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 凡事‘等幾天再說’。 只有經過等待, 才會形成等待的耐性。 ”我決定學學大李的辦法, 培養兒子的“等待耐性”。

週末, 我們一家三口外出遊玩遇上堵車, 我讓妻子駕車, 自己到後排陪兒子玩遊戲。 儘管路上的車幾乎挪不動, 兒子並沒像以往一樣“等得發瘋”, 而是在我的陪伴下“享受”著堵車時光。

逛超市, 兒子要買零食。 我“狡猾”地跟他說:“爸爸忘記帶錢了, 下次再買。 ”兒子一有“崩潰”的傾向, 我趕緊走開。

Advertisiment
我一走開, 兒子倒不“崩潰”了。 原來, 他先前的“崩潰”是演給我看的。

從此, 兒子只要想得到某件東西, 我都會故意拖延幾天。 漸漸地, 兒子對長時間的等待習以為常。 等待耐性, 其實是孩子自控力的體現。 有了自控力, 孩子才會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