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將“超市早教課”進行到底?

去超市, 除了「買買買」, 還能幹嘛呢?

其實, 只要「逛得好」, 超市也有可能成為寶寶的早教課堂喔。

在超市, 媽媽們可以拿著實物, 一個一個地教孩子認識那些曾在繪本上出現的日常物品, 有利於寶寶更好地認識世界。

如何將「超市早教課」進行到底~

每次帶娃遛商場, 我們有一個幾乎必去的地方, 不是遊樂園, 不是女裝店, 也不是童裝區, 而是超市!

超市才是那種時時刻刻都能滿足你的購物欲, 又不會激起罪惡感的地方啊, 不管何時進去, 總能遇到可能會買的東西, 反正今天不用明天用, 這周不用下周用。

每次去都不會空手而歸,

Advertisiment
超市簡直是我這自從生娃後就撩撥起來的、旺盛的買買買精神不斷實踐的地方。

好吧, 這些都是閒話。

最重要的是, 我發現帶著孩子逛超市, 真的是堪比早教課的高性價比遛娃方式。

現在回頭總結下, 我家寶寶在超市學到的新詞、提升的技能真是太多了。

爸爸完全不理解, 我和寶寶每天去超市, 怎麼就沒有膩的時候呢?其實, 只要能不斷幫寶寶開拓新鮮的領域, 天天去的地方也可以嘗新。

超市, 在某種程度上, 就是現代城市的一個縮影。 孩子通過超市這個視窗認識世界, 可以說是一種捷徑了。

01、怎麼帶不同月齡的寶寶逛超市?

6 個月前:薰陶一下, 還是買為主

寶寶 3 個月大的時候, 第一次被我帶進了超市。

Advertisiment

對於此時的孩子來說, 逛超市還不存在什麼具體的潛能開發的意義, 就是讓她感受一下不同的形態——那種不斷有人進進出出來來回回的地方。

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能坐超市的購物車, 需要抱著或躺在嬰兒車裡。 抱太久大人受不了, 躺在嬰兒車裡, 寶寶的目光又會受限, 同時寶寶的耐心也有限。

在這個階段, 主要的就是給寶寶一些感官上的刺激, 薰陶一下, 目的還是以買東西為主, 買完就撤吧。

6 個月~1 歲:感官刺激、交流和認知課

這時寶寶已經能夠坐在超市的購物車裡了。 每次走到超市門口, 寶寶都要主動求坐上購物車。

我還記得寶寶最開始坐上購物車, 我和爸爸兩個人, 一個把車推出去出去一個接著, 坐在車上的寶寶笑得很歡,

Advertisiment
連周圍的售貨員都被吸引。 (這麼玩要選擇相對空曠、人少的地方, 確保寶寶和路人的安全。 )

坐在購物車上, 孩子有了開闊的視線, 能看到和媽媽一樣的東西。 這時候你會發現, 寶寶對周圍的貨架、不同的商品、周圍的人群和背景的音樂等等, 是會有一定回應的。

其實, 這些物品正在對她進行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就像在早教課上, 老師放一段音樂, 讓孩子摸一摸泡泡之類的鍛煉。

這個階段, 寶寶和媽媽之間已經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溝通了。

我在這時候就會煞有介事地和寶寶商量:你說我們明天是吃蓮花白呢還是大白菜啊?

孩子當然回答不了我, 待我自己做出決定後, 會告訴她, 那我們就吃大白菜吧, 上個星期剛吃了蓮花白。

Advertisiment

這是一個可以給寶寶形成語言刺激的過程, 也能增強她的參與感, 更奠定了你們平等相處的基礎。 重要的是, 在這個階段, 孩子會開始認識周圍的事物。

魚在水裡遊, 雞蛋是由雞下的, 黃瓜是長的, 番茄是圓的....... 獲得這些知識, 我家寶寶都是在超市完成。

自從在超市看到了在水裡遊的魚, 很長一段時間內, 寶寶看到了水總要喊兩聲魚, 而見到綠色長長的東西, 總也會被叫聲黃瓜。

1 歲~1 歲半:讓寶寶主導前進路線

我家寶寶 11 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獨立走路了, 所以, 1 歲以後逛超市, 很多時候她都是自己推著兒童購物車在前面走。

每次也都是她自己大搖大擺地走到兒童購物車的擺放點, 取出一輛車子來。

大多數時候,

Advertisiment
我會讓她來主導在超市的前進路線, 我會告訴她, 媽媽想買什麼, 看她是不是能走到那個貨架前去。

因為前後鍛煉過很多次, 她對一些常去的區域就有了一定的記憶, 大多時候都能走得差不多。 即使有時走錯方向, 只要我稍加指引, 也能很快找到地方。

比如, 我說媽媽今天要買優酪乳, 她會推著小推車走到優酪乳架前。

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 讓她掌控進度, 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徑;而通過尋找目標貨架, 也能鍛煉孩子短時記憶的能力。

去超市, 我們必買的是她第二天的水果。 帶著她去的好處是, 可以讓她自己去試吃。

孩子的口味很難把握, 今天很喜歡的水果, 可能明天就不願意吃了, 但是她自己試吃「通過」的水果, 一般在第二天還很是受寵的。

這個階段,我已經開始每天給她念繪本,很多繪本上的東西,可以在超市很便捷地找到實物,而在家裡很難看到繪本上的所有東西。

繪本裡常見物品的「識圖認物」,寶寶看了很多次平面的、二維的圖畫,再去超市一一對上號之後,就能徹底認識並記住這個物品啦。

1 歲半~2 歲:給寶寶發出一些簡單的指令

到 1 歲半以後,我家寶寶已經基本認識了在超市常買的那些物品,超市購物的流程也明瞭了,這時也就能真正地充當媽媽的小幫手,簡單地執行媽媽的指令了。

「媽媽需要買一些你最喜歡吃的小蘑菇,你去幫我拿來,好嗎?」

總之,只要在她的身高能觸摸到的地方,我都會讓她幫我把貨品拿到車裡來。

媽媽推著車跟著後面,她背著手走在前面,有時候看到吸引她的物品,隨手就會扔到車裡。我有時會告訴她:「這個餅乾我們昨天已經買過了,還沒有吃完,今天不用再買了,可以嗎?「她也就會乖乖地把東西放回原處。

另外一些時候,她撿的東西我完全無法解釋,比如衛生巾,我只能趁她不注意的時候,默默地再放回原處......

這個階段,坐在購物車上的寶寶已經能夠幫我挑選水果和蔬菜了。

我拿著塑膠袋,寶寶就把橘子一顆一顆地放到袋子裡去;我告訴她要挑選大一些、圓一些的,她也當真就往袋子裡放些大的、圓的橘子,對於物體形狀的判斷和感知也就這樣習得了。

如果寶寶不願意坐在購物車裡,除了幫媽媽拿些能夠取到的物品外,還可以幫媽媽去稱重。

我把揀好的東西交給她,告訴她拿給那位阿姨稱重,她會像接了一項重要的任務一樣,拿著袋子到稱重處,高高地舉起袋子,叫著阿姨。

阿姨稱重時,她靜靜等著,稱完後,阿姨都會滿臉笑容地把袋子送還,小朋友也會按照我的「遙控」說聲謝謝,然後就會勝利似的向不遠處的我走來,一個成人化的、很具實際功能的社交練習也就完成了。

2 歲以後:慢慢教寶寶認識數位與文字

小朋友剛過完兩歲生日,接下來我想在超市行程中加入「幫媽媽拿三顆蘋果,兩個火龍果和五根香蕉」這樣的「指令」,或者是告訴她「速食麵包裝盒上的那個大字讀面」之類。這樣一來,培養數位敏感和看物認字這事兒也基本可以在超市解決啦。

小朋友現在已經有了「買」的概念,想要小夥伴手上的東西,被拒絕後會自言自語地說:「媽媽,買。」

在合適的時間,也許是半年以後,就能通過超市行,告訴她買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告訴她錢從哪來,為什麼拿了超市阿姨的東西媽媽要用錢交換,甚至還可以告訴她,今天這個西瓜有折扣哎,我們要不今天買兩個。

02、去超市上「早教課」,要注意些什麼?

進行了近兩年的「超市早教課」後,我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大概有這麼幾點:

1. 避開購物高峰期

帶著小朋友去超市,如果要碰上了收銀台前長長的隊伍或者是蔬菜水果區熙熙攘攘的人流,那一定要馬上撤退。

這種時候一是不方便小朋友自由活動,嘈雜的環境也不適合他們學習和發揮。排隊時間太長的話,小朋友的耐心說沒就沒,你很難一邊應付煩躁的小朋友,一邊應對不斷前行的隊伍。

2. 別指望買很多東西,大件物品一定要避開

只要計畫要買一些大型物品,還是儘量避免帶著孩子去,或者邀請爸爸加入。

總之,你要保證能夠隨時能夠一手抱起孩子,一手拎起所有物品。

我家爸爸常出差,大部分的超市早教課都是我和寶寶兩個人進行,但只要趕上爸爸同行的時候,我就會把衛生紙、尿不濕、洗衣液等大件一次買全。

3. 最好不要推嬰兒車

現在很多超市針對小朋友,推出了各種各樣的購物車,小朋友們因為新鮮感,總要非坐那些車車不可。假如你又推了自己的嬰兒車,極有可能就要面對「一手推購物車、一手推嬰兒車」的情況。

在治安環境足夠放心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把嬰兒車放在超市外,但還是要一次次轉移孩子以及孩子的各種附屬品,我對這點是有些不耐煩的。

4. 不要在超市中待太久的時間

畢竟超市是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而且幾乎每天都會來一次,為了持續性,還是要讓孩子保持一些新鮮感和神秘性,所以每次不要在超市待太久,我的經驗是最多待 45 分鐘,更長的話可能就要面對煩躁的小孩了。

一般在第二天還很是受寵的。

這個階段,我已經開始每天給她念繪本,很多繪本上的東西,可以在超市很便捷地找到實物,而在家裡很難看到繪本上的所有東西。

繪本裡常見物品的「識圖認物」,寶寶看了很多次平面的、二維的圖畫,再去超市一一對上號之後,就能徹底認識並記住這個物品啦。

1 歲半~2 歲:給寶寶發出一些簡單的指令

到 1 歲半以後,我家寶寶已經基本認識了在超市常買的那些物品,超市購物的流程也明瞭了,這時也就能真正地充當媽媽的小幫手,簡單地執行媽媽的指令了。

「媽媽需要買一些你最喜歡吃的小蘑菇,你去幫我拿來,好嗎?」

總之,只要在她的身高能觸摸到的地方,我都會讓她幫我把貨品拿到車裡來。

媽媽推著車跟著後面,她背著手走在前面,有時候看到吸引她的物品,隨手就會扔到車裡。我有時會告訴她:「這個餅乾我們昨天已經買過了,還沒有吃完,今天不用再買了,可以嗎?「她也就會乖乖地把東西放回原處。

另外一些時候,她撿的東西我完全無法解釋,比如衛生巾,我只能趁她不注意的時候,默默地再放回原處......

這個階段,坐在購物車上的寶寶已經能夠幫我挑選水果和蔬菜了。

我拿著塑膠袋,寶寶就把橘子一顆一顆地放到袋子裡去;我告訴她要挑選大一些、圓一些的,她也當真就往袋子裡放些大的、圓的橘子,對於物體形狀的判斷和感知也就這樣習得了。

如果寶寶不願意坐在購物車裡,除了幫媽媽拿些能夠取到的物品外,還可以幫媽媽去稱重。

我把揀好的東西交給她,告訴她拿給那位阿姨稱重,她會像接了一項重要的任務一樣,拿著袋子到稱重處,高高地舉起袋子,叫著阿姨。

阿姨稱重時,她靜靜等著,稱完後,阿姨都會滿臉笑容地把袋子送還,小朋友也會按照我的「遙控」說聲謝謝,然後就會勝利似的向不遠處的我走來,一個成人化的、很具實際功能的社交練習也就完成了。

2 歲以後:慢慢教寶寶認識數位與文字

小朋友剛過完兩歲生日,接下來我想在超市行程中加入「幫媽媽拿三顆蘋果,兩個火龍果和五根香蕉」這樣的「指令」,或者是告訴她「速食麵包裝盒上的那個大字讀面」之類。這樣一來,培養數位敏感和看物認字這事兒也基本可以在超市解決啦。

小朋友現在已經有了「買」的概念,想要小夥伴手上的東西,被拒絕後會自言自語地說:「媽媽,買。」

在合適的時間,也許是半年以後,就能通過超市行,告訴她買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告訴她錢從哪來,為什麼拿了超市阿姨的東西媽媽要用錢交換,甚至還可以告訴她,今天這個西瓜有折扣哎,我們要不今天買兩個。

02、去超市上「早教課」,要注意些什麼?

進行了近兩年的「超市早教課」後,我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大概有這麼幾點:

1. 避開購物高峰期

帶著小朋友去超市,如果要碰上了收銀台前長長的隊伍或者是蔬菜水果區熙熙攘攘的人流,那一定要馬上撤退。

這種時候一是不方便小朋友自由活動,嘈雜的環境也不適合他們學習和發揮。排隊時間太長的話,小朋友的耐心說沒就沒,你很難一邊應付煩躁的小朋友,一邊應對不斷前行的隊伍。

2. 別指望買很多東西,大件物品一定要避開

只要計畫要買一些大型物品,還是儘量避免帶著孩子去,或者邀請爸爸加入。

總之,你要保證能夠隨時能夠一手抱起孩子,一手拎起所有物品。

我家爸爸常出差,大部分的超市早教課都是我和寶寶兩個人進行,但只要趕上爸爸同行的時候,我就會把衛生紙、尿不濕、洗衣液等大件一次買全。

3. 最好不要推嬰兒車

現在很多超市針對小朋友,推出了各種各樣的購物車,小朋友們因為新鮮感,總要非坐那些車車不可。假如你又推了自己的嬰兒車,極有可能就要面對「一手推購物車、一手推嬰兒車」的情況。

在治安環境足夠放心的情況下,你可以選擇把嬰兒車放在超市外,但還是要一次次轉移孩子以及孩子的各種附屬品,我對這點是有些不耐煩的。

4. 不要在超市中待太久的時間

畢竟超市是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而且幾乎每天都會來一次,為了持續性,還是要讓孩子保持一些新鮮感和神秘性,所以每次不要在超市待太久,我的經驗是最多待 45 分鐘,更長的話可能就要面對煩躁的小孩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