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生來各異。 有些孩子可能對音樂敏感, 而有些孩子對語言敏感;有些孩子的記憶能力比較好, 而有些孩子的觀察能力比較強。 每個孩子在不同的領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大文豪錢鐘書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如果我們試圖把錢鐘書培養成一個物理學家, 或者把愛因斯坦培養成文學家, 我們會發現這些努力最終是要失敗的。 因此, 所謂的因材施教, 也就是順應個體的優勢領域進行發展, 同時盡可能提升孩子的劣勢區域。
很自然地, 進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Advertisiment
個案分析
佳佳從小就是一個運動能力出眾的女孩子, 對音樂的感覺特別好。 從3歲起, 只要媽媽一播放有節奏的音樂, 佳佳就會隨之舞動起來。 細心的媽媽發現了孩子的這個天賦, 於是就讓孩子在3歲時參加了國標舞培訓班。 佳佳學得很開心,
Advertisiment
上了小學後, 佳佳的成績也是一路領先。 優秀的學業也讓佳佳在舞蹈上越發自信。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初中開始學習幾何。 佳佳的代數一直不錯, 但學習幾何就特別費勁。 發展到最後, 佳佳對幾何徹底喪失了信心, 因而數學也一落千丈。 經過心理專家診斷性測試, 發現佳佳在認知能力上發展嚴重不均衡:她對形狀和空間位置不具備思維親和力, 並且思維方式偏向發散, 記憶力好, 但形象思考能力和邏輯演繹推理都比較差。
Advertisiment
由於佳佳錯過了思維能力的人工干預的唯一視窗階段—學前期, 因此佳佳後來也沒有學好數學。 進入高中後, 佳佳在邏輯演繹能力發麵的弱點進一步影響了她在數學和物理學上的表現。
從這個案例中, 我們不難發現, 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很多家長已經在用心觀察孩子的天賦領域。 他們一旦發現孩子在某一領域的特長, 便在此不惜重金。 但他們往往容易忽略一個簡單的常識:孩子有強勢領域, 也有弱勢領域。 一味強調強勢領域的“揚長”, 而忽略對弱勢領域的“補短”, 其實對孩子的將來是非常不利的。 就如佳佳, 家長一味發展孩子的音樂和舞蹈能力,
Advertisiment
所以說, 家長來瞭解自己的孩子實施因材施教, 不但要努力發展孩子的優點, 還要直面孩子的弱點。 這樣的早期教育, 也許從表面看沒有那麼多激動人心的效果, 但從長期來看, 卻是最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