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道德品質, 即品德, 是一種個體現象, 它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表現。 一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準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穩固的特徵, 便是他的道德品質。 一個人的品德如何, 對一生有重大的影響。 現在不少家長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注重智力開發的同時, 往往忽視了品德教育。 “等孩子長大懂事了, 再教育也不晚。 "這是一種頗有代表性的看法, 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它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育。 品德教育也要從幼小時抓起, 才能有好的效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向母親和父親講,

Advertisiment
從兒童懂事的初期起, 就應該讓公民的品質在兒童心靈中形成、樹立和鞏固起來。 公民意識和公民情感發源于兒童時代, 播在兒童心靈中的一粒小小的種子, 會長出茁壯的幼芽, 長出深根。 "由此可見, 對兒童早期的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 作為家長首先要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讓兒童感受到父母的情意和家庭的溫暖, 在具體方法上要根據孩子“知、情、行”的發展以及外界的要求來決定。 所謂¨知”是指對兒童進行說理教育, 使他們初步知道具體的行為準則。 最好從形象事例教育著手, 因兒童的形象思維較先發展, 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 英雄模範和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好人好事, 往往會獲得孩子的敬仰, 並引起他們模仿的自覺性。
Advertisiment
也可通過看電視、連環畫等形象化的藝術手段, 來形成對人的道德認識, 陶冶情操, 培養性格, 啟發行動, 使他們懂得什麼是對的, 什麼是錯的, 應該做什麼, 不應該做什麼, 逐步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情’’是指對待是非的感情態度, 父母對好的言行、習慣表示滿意、欣慰, 並願意學習和模仿, 對壞的言行和不良習慣表示不滿和厭惡。 這種良好的道德情感就是榜樣, 可使兒童耳濡目染, 潛移默化。 “行”是指兒童良好品德和意志行為的培養, 給兒童創造實踐的條件。 譬如, 願意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 愛吃的東西也樂意和大家分享等, 並創造條件讓孩子去這樣做。

總之, 對年幼的孩子要少說空洞乏味的大道理,

Advertisiment
側重于行為習慣的培養。 隨著年齡的增大, 孩子的認識和理解能力提高了, 就可適當增加一些道理上的講解, 使他們逐步養成尊敬父母和師長、團結友愛、文明禮貌、忠誠老實、正直善良、勤勞儉樸、熱愛祖國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相關用戶問答